柏林鲁巴托舞团作品:《ACT》

2014年12月5日 至 2014年12月7日 ,柏林鲁巴托舞团作品:《ACT》在 蓬蒿剧场 精彩上演。

基本信息

2014.12.05 - 2014.12.07

蓬蒿剧场

以现场为准

以场馆规定为准

演出详情

温馨提示:学生票需凭本人学生证入场。

“Act”意味着:表现/去做/采取行动/产生效果/表演/举止/扮演角色/前进/作出反应。

这些词语构成了借助身体探索当代社会中人际交往和沟通问题的出发点。这部作品反映了男人之间的权力游戏,关注的是强弱、分合和输赢,向我们展示了跌倒后重新站起来并永不放弃的精神。

Act 是这项研究的结果。在这部舞蹈作品中,三名男演员在不同的状态、关系和情感环境中进行演出。整部作品节奏感强,铿锵有力,但又不失细腻。

总部位于德国柏林的鲁巴托舞团由尤塔• 黑尔和迪特尔• 鲍曼创立和领导,一直致力于在国际视野下编制高难度、动作有力、感情细腻的作品。

解读《ACT》:

当身体作为一种政治引擎,一种政治转变的发动机。这场转变,让当代的、政治的过程幻化为编舞及舞蹈:舞者的身体就是焦点,以身体发出的诉求,强韧而有力、细腻而敏感,是在这个时代最前沿跳动的脉搏。

这起始于对于当代示威、反抗及革命活动的最新身体表象的分析,本作品发展出一种动作及舞蹈语言,一种编排的行动,一种超越实际形象、绝无仅有的、纯粹身体性的揭示现象的方式。

演出团体

【柏林鲁巴托舞团】

柏林鲁巴托舞团- Tanzcompagnie Rubato由尤塔•海尔(Jutta Hell)及狄特•褒曼(Dieter Baumann)于1985年创立。成立至今,鲁巴托已经与众多的艺术团体及艺术家跨越多元文化合作,创作出50多完整的作品,并且将它们带到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1990年-1992年鲁巴托与盖哈特•伯纳(Gerhard Bohner,80-90年代德国最重要的舞蹈艺术家之一,提出全新的现代舞方式)合作,并于1992年获得由柏林艺术学院颁发的表演艺术奖。

自1995年以来,剧团与中国广州、北京、香港、上海、云南等地都有长期合作。其中2001年的国际项目《免税》由来自中国、爱沙尼亚、加拿大和德国的舞者共同参与完成;2002年的双人舞《面对面》则是由中国舞者金星与狄特•鲍曼共同演绎,在欧洲进行了巡演;2004年的《美国问题》是一部由六位美国舞者出演的作品,在亚特兰大、休斯顿、旧金山、纽约等地进行了巡演。2005年,剧团接受委托为柏林世界文化中心创作了两部作品,两部作品均与金星舞蹈剧团合作,分别名为《迷魅上海》和《道》。《迷魅上海》于2006年进行了世界巡演,并在瑞士成为“迈向2006”最成功的作品。

2009年,该团开始与来自上海、北京、广州的六位年轻的自由舞者合作。他们的首部作品《看,我是中国人》于2010年推出,该作品曾在中国、德国和英国演出。《牛奶和面包/大米和开水》(又名《陌生的身体》)延续了这一合作并在中国文本中加入了欧洲元素。这个作品于2012年在上海国际当代戏剧节中演出。 2012年-2013年,尤塔•海尔与狄特•鲍曼参与“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驻地项目”,在上海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驻地艺术创作。2014年与上海舞者及编舞李翎溪合作的双人舞《两个人的风景》及独舞《幸福》在上海及柏林演出。鲁巴托剧团的艺术工作长期由柏林文化部及国家表演艺术基金会提供资助。

【艺术家介绍】

尤塔•海尔于1955年在马克丹朵夫出生,在汉诺威接受维格曼启发式体操及舞蹈训练。狄特尔•褒曼1954年出生于舒万宁根,在学习舞蹈、教学 、剧场之前主修杂耍技艺花式单车表演。1983年 到1986年间,两人共同在巴黎、伦敦、东京和纽约进行了专业的舞蹈训练(哑剧、 拉賓動作、 舞踏),于1985年创立鲁巴托舞团。

主创介绍

创意:尤塔•海尔、狄特•褒曼

编舞/导演:尤塔•海尔

主演/编舞:狄特•褒曼、费尔南多•尼古拉斯•佩利乔利、卡洛斯•奥萨汀斯基

舞台布景/服装:尤塔•海尔

音乐:大宝

灯光:约亨•马萨尔

技术指导:费边•布莱施

出品:柏林鲁巴托舞团

支持单位:柏林参议院文化事务部、表演艺术基金会、北京德国文化中心• 歌德学院(中国)

赞助单位:德国国家表演艺术联盟

由德国联邦政府文化与媒体事务专员办公室提供客座演出国际推广资金支

相关领域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