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举办《2016第三届海底观测科学大会》

2016年10月28日 8:00 至 2016年10月30日 18:00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在 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238号举办《2016第三届海底观测科学大会》,会议大约有300人参加。

会议通知


海底科学正经历着从浅海短期“考察”到深海长期“观测”的 革命性变化,基于海底对深海大洋及海底之下进行全方位长期观测正成为国际海洋探测和研究的新形式,国内各涉海单位建设海洋观测系统的热情也空前高涨。此系 列会议旨在综览国内外海底科学观测的科研成果和经验,探讨我国面向长期观测的海洋科学学术问题,研讨针对我国海域特色和实际需求的科学观测系统建设战略,促进国内各系统、各单位和各专业的交流与合作。第一、二届海底观测科学大会分别于2012、2014年在上海和厦门举办,来自国内外数十家单位的近300名专家学者与会。“第三届海底观测科学大会”定于2016年10月28-30日在青岛召开。会议热情期待从事与海洋观测有关的各专业科研人员聚首青岛,展示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同时欢迎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公司和厂家展示与海洋和海底长期观测有关的各类产品。

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承办单位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海洋大学)

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

协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研究院

组织委员会

主任:徐景平、赵美训、王厚杰

委员:丁抗、丁平兴、田纪伟、刘保华、李三忠、李铁刚、张训华、连琏、林间、周朦、陈戈、陈鹰、骆永明、杨胜雄、戴民汉、翦知湣(按姓氏笔画排列)

 

重要会议信息

1. 会议时间

2016年10月27日会议现场注册

2016年10月28-30日大会特邀报告、专题报告、展板

2. 会议地点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238号)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介绍: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由科技部和山东省、青岛市共同建设,充分调动中央各部门及地方的积极性,整合全国海洋科技资源,在体制机制上大胆改革,积极探索,服务国家海洋战略。 主要依托: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农业部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5家单位联合共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是科技部2006年启动筹建的10个国家实验室之一,由科技部、山东省、青岛市共建,财政部、教育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提供支持,主要依托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农业部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五家科研机构,是国家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实验室是国家所拥有的并赖以解决国家急需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学问题的实验室,代表一个国家在某一领域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学术性管理机构,负责组织拟定地球科学领域的发展战略、优先资助领域和项目指南;负责受理、评审和管理各类地球科学基金项目;负责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负责专家评审系统的组织与建设;承担重要科学问题的咨询;承办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会议日程 (最终日程以会议现场为准)


专题1:中国边缘海海底长期观测的科学问题与前景

专题2:海洋动力过程与观测

专题3:近海海底过程与观测

专题4:深海生态和生物地球科学

专题5: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勘查与试采

专题6:新型海洋传感器及集成观测分析系统

专题7:海底观测技术

专题8:海底冷泉/热液观测与研究

专题9:海底动态变化观测及其地质灾害和工程环境响应

专题10:中国近海沉积盆地与油气

会议嘉宾

即将更新,敬请期待

会议门票


大会注册费含会议资料、工作午餐和晚餐、会议室和设备租赁等。将根据中国海洋大学财务规定出具会议注册费发票。注册费正式代表为 1200元/人,学生代表为600元/人。

相关领域
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