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邢自强:三四线城市潜力巨大,消费会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

2017年11月08日,2017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四川成都召开。

在大会的金融分论坛上,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发表主题为《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新动力》的演讲。

以下是邢自强现场演讲重点:

1、摩根士丹利的一个中心结论是:新经济居功至伟,十年内中国会成为一个高收入国家,达到世行定义1.3万美元人均收入的高标准。

2、经济由消费和服务业驱动,主要是三点原因:①消费升级。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巨大消费潜力的释放;②投资在转型,越来越朝着创新和研发驱动型,导致中国竞争力提升;③金融业的态势会伴随着去杠杆以及金融加强监管过程中有一个巨大的转型,但是这个过程中中国债务结构的变化和居民资产配置领域依然有巨大的潜力。

3、未来5到10年,整个政策蓝图里对更加平衡和充分发展聚焦在三个层面:①公共资源;②基础设施;③政府引导区域规划角度越来越重视三四线小城市群而非个别大中型城市,互联互通改进是巨大的优势。

4、在市场力量和政府引导下,中国三四线城市会更大、更富、更敢花,未来十年贡献整个消费的2/3。今天三线城市居民是北上广深一半以内,十年内差距会缩小1/3,这得益于国际经验。

5、十九大把“创新立国”列为2035年前重中之重的策略,研发投入支持以及企业之间的整合可能会加剧。未来可以看到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在全球舞台看到中国企业出现。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先生,金融科技,​摩根士丹利,邢自强,创新立国

【邢自强现场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邢自强,来自于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今天很高兴有机会在全球最领先的互联网科技企业,跟大家分享主持人提到未来新的金融环境下经济和金融发展趋势,以及投资机遇看法。

这两天在会场以及视频我们感受到金融创新一日千里,指数性的成长,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大的宏观经济背景。

过去几年很多国际性研究机构和组织对中国经济总体偏谨慎看待,但我们可能是比较独树一帜,一年多前开始对经济看好,我们有一个中心结论,十年内中国会成为一个高收入国家,达到世行定义1.3万美元人均收入的高标准。这个过程中尽管有人口老化和储蓄率下降投资等带来的挑战,但是新经济居功至伟,对整个经济生产力的提升以及抵御金融冲击会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济由消费和服务业驱动,主要是三点原因:一、消费升级。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巨大消费潜力的释放,可能跟在座主要金融机构负责人业务有明确的关系。二、投资在转型,越来越朝着创新和研发驱动型,导致中国竞争力提升,将来会涌现出一大批类似于今天腾讯之类的,在国际舞台上的引领者。三、金融业的态势会伴随着去杠杆以及金融加强监管过程中有一个巨大的转型,但是这个过程中中国债务结构的变化和居民资产配置领域依然有巨大的潜力。

消费领域来讲,习总书记十九大定义中国生活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那么未来5到10年,整个政策蓝图里对更加平衡和充分发展聚焦在三个层面:

第一,公共资源。更多三四线城市会享受到公共资源的倾斜,从目前地铁的开工到一些公共设施,比如说医院的床位以及学校机构的数量都在向三四线城市倾斜,缩小跟大城市差距。

第二,基础设施。高铁网显著缩短旅行时间,2020年绝大多数小城市纳入高铁站。这个过程中对三四线城市经济和消费溢出效应巨大。北京和上海之间过去是小城,现在是4个半小时。高铁网络和没有高铁之前给老百姓一年省下30亿小时,30亿小时是什么概念,如果用于工作这是对额外生产力的促进,如果用于娱乐,比如看电影,相当于10部《战狼2》的票房。

第三,政府引导区域规划角度越来越重视三四线小城市群而非个别大中型城市,从京津冀到上海浙江的示范区,最后到粤港澳大湾区都在聚焦产业布局人口增长都在引入中小城市和卫星城,尤其是广东大湾区未来10-15年人口增长1800万人,互联互通改进是巨大的优势。广东成绩铁路里程比现在增加3倍。

这个过程中顺应国际社会体现出来的经验,比如说国际上最有名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首都圈,只要互联互通公共资源均等化做到位,都会涌现出卫星城小城市人口数量增速明显快于中心城市旧金山和东京市内。以上几个政府引领,再加上市场力量,新增加对三四线消费爆发出巨大的潜力。

现在看到新经济在电子商务领域,比如说快递,跨城快递效率和费用已经接近同城,这打消过去三四线小市的掣肘,使得小城市居民第一次面临大城市居民一模一样的服务和商品选择,这个过程中涌现出对就业和工资收入的推动,新经济也是功不可没。

传统经济经历了供给侧结构调整和产能收缩,2013年以来过去四年,受供给侧结构改变,雇佣人数下降400万,但是对经济增长没有产生冲击,相反工资增速进一步高于GDP增速,这里服务业功不可没,每年新增1千万岗位,抵消供给侧结构改变对就业的影响。

像网购、外卖如火如荼的发展,在三四线城市推动下,全国外卖用户数上涨3亿,每年给消费者又节省20亿小时,如果用于加班对公司很有利,即使用于消费和娱乐,比如有些人省下时间打游戏了。腾讯生态圈很厉害,外卖让大家节省了时间,但是资源最终花在《王者荣耀》上。这是就业影响支撑了工资和消费。

在这几条市场力量和政府引导下,中国三四线城市会更大、更富、更敢花,未来十年贡献整个消费的2/3,这与大家密切布局有关系。五年前新增人口有一半是大城市,现在降到20%,这里有户口制度的原因,制度在中小城市更加明显,更加方便,同时还有中小城市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改善后涌现出大量的就业机会,所以未来大量的城镇人口涌现在三四线城市,而非大城市,使他们更大。这使得消费业和服务业形态得到支撑,因为需要一定的人口基数和密度。比如说中国三线城市平均人口200万以上,而且未来越来越大。英国第二大城市,只有100万人口。同时三四线城市会更富有。

今天三线城市居民是北上广深一半以内,十年内差距会缩小1/3,这得益于国际经验。产出高,成本便宜,工资增长会超过一线大城市,在美国和欧盟各个国家都出现过这种现象。同时在中国这点会更显著,就是刚才提到新经济的带动创造的就业机会很多涌现在三四线城市,这对消费会有影响。

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更高,三四线城市更敢花,有了社保和公共医疗保障,相对大城市来讲更加容易获得保障。当地房子和当地老百姓收入比是比较可以接受,使得他们的后顾之忧比较少。实际购买潜力非常大。这是为什么我们觉得三四线城市会成为将来消费主推动力,贡献很大的消费量。

2016年经济开始复苏,尤其是民间制造业投资,但是这次没有买厂房增加产能,相反是设备升级换代和技术的改造,尤其体现在IT和相关科技支出,这是我们公司的调研团队对中美企业在IT设备方面投资调研,中国公司在这方面更舍得花,增速远远高于美国相关企业,未来三年在IT设备方面投资,云和自动化方面投资会进一步加速,这会导致重金之下必有勇夫,产生结果随着研发指出占GDP比例上升,现在在缩小跟英美差距,专利无论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提高,今年申请数量超越日本,缩小跟美国的差距,很大是由于民营经济和私营企业的带动,比如说腾讯总部的城市深圳在其中独占鳌头。

过去大家觉得中国制造业主要是山寨拷贝别的国家,但是现在来看,全球高附加值出口市场份额已经从八年前8%,翻倍到16%。我们觉得未来五年这个趋势只会加快,这次十九大把“创新立国”列为2035年前重中之重的策略,研发投入支持以及企业之间的整合可能会加剧。未来可以看到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在全球舞台看到中国企业出现。

金融领域,十九大以及七月份召开全国金融工资会议,金融定位是防范风险和加强去杠杆,这时货币总闸门被关,所以以前政府换届出现的情况不会再来,相反会在未来一两年逐步回落。这个过程中主要在国企和公共政府开支领域进一步去杠杆,对经济温和可控就是由于新经济部门,包括私人消费,包括更具科技含量的创新对信贷的依赖程度,国企投资和基建投资是相对比较低。

尽管金融监管在加强防范风险,但是一些潜在的机遇还是非常大,主要有两点:

一、中国信贷和金融消费机构的变化。从过去企业为主导,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占据杠杆绝大部分,现在制造业企业旧工业去杠杆,相反居民借贷和居民需求在加速。由于人口老化之后,老年人也有更多的消费,储蓄率会进一步下降,就像日本和韩国走过的路一样,但是过程中会注意防范消费者信贷的风险。

二、居民资产配置现在主要被房地产过渡引导。金融资产里还以传统的存款为主,相反一些更加公开透明标准化的产品,不管是基金,还是一些债券、股票占比在国际社会上比起来都是比较低的,这也给在座很多金融机构提供未来进一步增长的机会。特别是随着国家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我们成立了金融发展与稳定委员会,这个里面可能会把过去表外业务逐渐纳回表内进行新的资产管理,这对居民资产配置提出很多新的机遇。

我先简单讲到这里,三四线城市在新经济和政府引导下消费潜力会迸发,未来的消费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由于现在这轮投资转型逐渐转向创新与驱动为主,中国企业竞争力和全球跨国领域影响力会提升。最后由于金融去杠杆的需求,我们整个金融界面临系统性冲击的风险下降,因此我们觉得十年以内中国有望达到世行定义的高收入国家行列,给大家创造无限的投资机会。

谢谢大家!

相关领域
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