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IS产业变革圆桌:产业创新的道与术

2017年09月21-22两日,由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指导、亿欧公司主办的“GIIS-全球产业创新峰会”在罗湖区京基100瑞吉酒店盛大启幕。

9月21日下午圆桌论坛,华创深大创始合伙人黄凯文、AEE一电航空董事长张叶、随手财富总裁吴晓慧、ETCP集团副总裁朱凯就《产业创新的道与术》展开讨论。

圆桌论坛,GIIS,华创深大,AEE一电航空,随手财富,ETCP,GIIS

【圆桌论坛现场对话实录】

黄凯文(华创深大创始合伙人):非常感谢大家坚持到最后,先给大家鼓一鼓掌。今天时间有限,而且延误了一些,还有嘉宾赶飞机,所以我们直接讲干货。首先是大家自己公司的一些介绍。我们知道“产业创新”这个名词,每一位对产业创新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您的公司、您的团队是怎样的理解,首先有请张总,顺便自我介绍一下。

张叶(AEE一电航空董事长):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是AEE一电航空的张叶。对于产业创新,我认为各行各业有不同理解,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公司。我们公司从成立到现在 进行了三次创新,到目前为止我们有600多项发明,我们书写了4项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我们也是我们的领域里面的标准制定单位,在早期的90年代初,我们在国内第一个做无线监控和无线传输技术,弥补了国内的空白。无人机在一次展会上,我们的产品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华尔街时报也进行了报道。

讲了这么多,大家还不知道我们是做什么的。我们是做智能的装备,以及空中机器人,就是无人机,主要应用在国防建设、国土检测、河道治理。大家最熟悉的是航拍器,我们最近也推出一款无人机,也推出了应用于航拍的无人机。所以在创新上,我认为第一还是应该要源于生活。我们另外一个创始人是特别爱驾驶的,特别爱极限运动,在我们工作的时候,我们发现无论我们用多少的相机、用多少随行的拍摄的人,我们都没有办法在我们的越野驾驶或者潜水的时候拍摄到特别好的画面。

2006年,我们其中一个创始人就说要做一个相机。2006年的时候全世界的拍摄装备被德国和日本做垄断。我们说中国怎么可以做一个颠覆的产品呢?我们的创始人说一定要做出来,研发的人说你要做一个手指那么大的摄像机,可以手拿,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凭着我们的热爱和想法,我们做出来了。在2013年的时候,我们已经卖到4个亿了。如果说创新要怎么做的话,首先要遵从自己的内心,热爱你的生活,认准一个方向,不断地去突破它,不断地去构建你的核心价值和能力,然后把它做深化、做强化。你的产品在你的领域就是标准、就是王道,自然而然你就会有市场。

黄凯文(华创深大创始合伙人):非常棒,张总是制造业起家的,在制造业的创新源于生活。吴总,你们是生活中的行业、生活中的场景,吴总聊以您是怎么看创新的?

吴晓慧(随手财富总裁):刚才张总分享的是制造业,离大家的生活比较远,我们跟大家的生活是非常近的。不知道在座的朋友多少听说过金蝶或随手记?下面很多人举手,看来挺多人都听说过。我就是来自于随手科技。随手科技建立于2010年,创始团队来源于金蝶。大家知道金蝶是做企业财务软件的,随手科技是2010年我们的创始人谷风从金蝶出来创立的。随手科技专注于个人财务和金融服务,我们有两款明星产品,一款是记账理财APP随手记,用户量是2.2亿;一款是信用管理APP卡牛,用户量8000万,总用户超过3亿。

讲到创新,随手科技很有底气,为什么呢?我们当时创立的时候,在个人财务这个领域有100多家公司在做,排名前两名的公司用户数不到50万。大家能看到这个对比3亿vs.50万,事实上在中国我们定义了个人财务这个行业,这是为什么我们有足够的底气来谈论创新。从2010年开始,我们借势了整波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加上创始团队来自金蝶,具有非常专业的基因。我们做了2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在苹果的APP Store排到第一名,并在过去7年一直扩大领先优势,目前市场占有率接近70%。我们在2015年开始延伸到金融行业,通过结合我们的用户、场景、数据、技术优势,给我们的个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做个人和家庭的CFO是我们的愿景。

我们最近刚刚做完C轮融资,几亿美金的规模,而且是全球最TOP的PE来领投这轮融资的。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我们在产业创新方面会有更多的拓展。谢谢!

黄凯文(华创深大创始合伙人):有钱的会买车,在用车的场景中,朱总分享一下怎么看。

朱凯(ETCP集团副总裁):黄总说了基于产业创新特点的理解,我认为任何一个想法,它的特点一定是来自于是否能够解决社会的难点或者用户的难点。如果你的商业计划没有出于解决社会的难点和用户的难点,这就不叫创新,所以我们的痛点就来自于难点。ETCP做智慧停车这个行业的初衷,是车主找不到停车位的难点,和停车场管理不好停车位的难点。把这些难点解决以后,我自然就能解决整个城市的交通难点。我们围绕这三个难点的解决,让车主快速找到停车位停车,停车场管理方通过系统化、标准化来管理停车场,堵住所有停车费的漏洞,政府问题就解决掉了。痛点来自于难点,这就是一个初衷。

黄凯文(华创深大创始合伙人):创业公司的资源不是太多,经常会有庞大宏伟的梦想来做创新的规划,这个时候怎么样看待在创业公司如何平衡,你要创新,要怎么样规划你的成本,你在苦难的创业中,能不能一步一步存活下来甚至持续发展?

朱凯(ETCP集团副总裁):因为我们这个行业天天都在被媒体问,你们为什么现在C轮还没有消息,经常会问这个问题。我觉得高投入和存活下去,这不是一个矛盾的问题。我始终认为一个创业公司要做到最重要的坚持,就是你用快速的业务增长掩盖过程中的问题。创业公司不能做到100%的精细化,你只有快速的增长,才能掩盖一切的问题。只有你获得了快速增长才有机会,别人才会关注你。

其实很像赵本山和小沈阳演的小品,小沈阳说,人不能把钱看的太重了,钱乃身外之物,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吗,人死了,钱没花掉。赵本山说不对,人这一生最痛苦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吗,就是人活着,钱没了。我觉得这是最大的悲哀。所以在创新的道路上,快速投入、快速获取资源,快速的业务增长能掩盖一切的问题。

吴晓慧(随手财富总裁)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首先你的资源一定是有限的,那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建立你在自己细分领域的绝对优势,并立足于你的优势和山头,继续向上下游或者周边扩展,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拿随手科技来举例,我们从2010年开始,最初开始的时候是集中于记账功能的,当你把记账功能做得足够好的时候,你就可以开始在个人财务领域做延展。我们从2010年到2015年的5年时间,一直处于积累的阶段,在2015年才开始做货币化这个事情。

正是因为前5年我们积累大量的用户和数据,2015年9月一旦启动货币化,到现在刚好两年时间里,公司发展进程是极快的。在这两年中我们的整个收入曲线是指数级的增长,包括我们的C轮融资规模会这么大,全球最顶级的机构会来入驻,都是看好我们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潜力。就像刚才京东的杨总,对于大公司来说也有很多的业务线,他们在每一条业务线上分配到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创业公司的比较优势是能聚焦你的资源,打透一个点,成为你的领先优势,并不断扩大你的领域和优势。

黄凯文(华创深大创始合伙人):张总,您跟他们的客户群不一样,您有不同的分享吗?

张叶(AEE一电航空董事长):我综合一下吧,我们专注于做强做广。创业过程中,每个创业公司的资源一定是有限的,我不赞同跟风口或者什么赚钱什么好就做什么,所有追风口的都会失败。你有没有责任,你有没有使命,你想要做什么,你想要给这个社会、人民和大家解决什么问题。第三是想清楚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围绕这个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第四是脚踏实地,千万不要想我今天能赚多少钱,我明天能赚多少钱,我后天能融多少资,否则你永远不可能也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做你想要做的事情。

做无线监控,围绕无线传输技术和智能控制做延伸,我们做了摄像机。在技术产品延伸的基础上,2007年做无人机,原因是我们看到了这个行业,我们看到了这个核心竞争力。我们不可能跟国有企业、大的军工企业竞争做大飞机,我们做安全的无人机,解决交通治理、国土检测、战后评估等等问题。

为什么2009年我们的无人机出了以后没有卖呢?因为我们是第一次创业。无人机的市场潜力是有限的,技术门槛比较低,我们曾经经历过这样的过程,所以在2009年消费类无人机已经研发出来了也没有卖。我们专攻军工的无人机系统。如果我们的资源不够,我有没有实力,我能够为行业或社会带来什么,有没有敢于睡地板、睡工厂、卖房卖车的决心。

如果有就走这条路,我们一直靠自有资金,只有从你口袋里掏出来的钱,你才知道它有多重要。你只有花了这么多钱,才知道怎么构建核心竞争力,怎么去赚钱,怎么把技术做得更好,怎么建立团队,怎么怎么发展。否则你的钱来得太容易,今天给你10个亿,明天给你10个亿,所有创新环境太好的时候,马老师、任正非、王石都是在没有钱、没有资源、没有环境的基础上变得很伟大、很庞大。当你壮大了,钱也来了,资本也来了,你不想赚钱的时候,钱都来了。这就是我创业十几年当中一个很大的感受。

黄凯文(华创深大创始合伙人):非常好,15年。不知道在座的几位有几位是做了15年。我们相信在座的也有一些投资的项目或者自己身处这三个不同的阶段,这三个不同阶段对大家创新的程序性,因为有的团队是新的团队,有的是原来的团队。在这三种不同的类型中,也给大家分享一些经验,在这个阶段考量的下一个阶段的变化是什么?

朱凯(ETCP集团):我对于这个的看法,模式也好,什么也好,产业创业和公司创业是一个长跑的过程,不管你是跑得快还是跑得慢,它都是一个长跑的过程。而长跑最后比拼,最后让你停下来的,不是你做对的事情有多少,反而是你做错的事情有多少。其实你拼的是少犯错的机率,这是一个很大的不一样,我觉得创新当中有很多诱惑是需要去经历的。回到那个问题,你的业务本身想解决什么问题,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只能围绕两三个问题核心,全部解决极致,才能在市场上获得核心竞争力走下去。

说到创新,有一个东西是很重要的,你对于这个产业或对这个行业里面的那些潜在的灰色的或者漏洞的或者有待于被洞察的一些东西,你是不是能够洞察到位。这个非常重要,如果为了创新而创新,理论化创新太多了。我前段时间听到共享的概念很火,我征求意见说投不投,比如共享医疗,看起来是有需求的,它是一个很疯狂的概念。但是它并没有解决社会的问题,如果向这方面投入是很难走下去的。

总结起来,我对于持续的竞争力最基本的观点,第一是比拼你少犯错的能力,第二是你对于原有的你要去颠覆改变的行业或产业里面的灰色的、漏洞的问题的点的洞察力,要做好这两件事情。

吴晓慧(随手财富总裁):

大家知道移动互联网包括金融科技这个行业是发展非常快的,你是否有持续的创新能力显得尤其重要。今年年初有一篇文章在我的朋友圈刷爆了,就是The Economist,一个很知名的英国杂志《经济学人》,那一期有篇文章叫In fintech, China shows the way,就是在金融科技这个行业,中国正在引领全球的潮流。

所以你看中国的金融科技行业发展是非常快的,以前我们总说美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Copy to China,美国有新的东西拷贝到中国就好了。但是我最近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一个教授说刚去的硅谷之行,他有点被惊到了。以前跟美国做交流,经常很难沟通,因为美国的东西太新,我们常听不懂美国同行在说什么,这次却是第一次,美国同行不太理解我们在说什么,不太清楚中国正在发生什么,所以可以看到这个行业发展非常快,持续地在变革。

在这样一个以移动互联网为背景,金融科技飞速发展的行业中间,实际上你要保持持续的创新发展能力,需要对用户、市场、科技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对行业正在发生的趋势有深刻理解,关注有哪些新的科技出来。只有你对这几方面有足够的认知和敏感,随着变化的趋势做出判断,才能通过创新不断提升你在整个价值链中间的增加价值。

我之前在投行工作,大家经常会谈论科技是不是会改变金融行业,我觉得科技会改变任何行业,只是看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改变这个行业。所有的行业中间都会有效率不够优化的环节,而且很多时候这些不优化的地方是极大的。对于每个公司来说,创新点就是在这个中间创造更好的价值。金融行业的功能是资源配置,你能够在各个环节上提升多少配置效率,是每个公司能够为这个链条增加的价值。

最后补充一点,我会觉得你知道最终目的地在哪里是很重要的。我们的创始人谷风,大家都叫他谷哥,有非常强的战略思维,他做事情的时候能看到最终目的地在哪里,我们在2010年做随手记的时候,就是要做个人和家庭的CFO。如果你知道你要去哪里,事实上你会找到那个路径,而且在走的时候会更坚定,更容易坚持下来。

黄凯文(华创深大创始合伙人):坚持做时间最好的朋友,今天在座的也是有做时间最好的朋友的理念,张总很敬佩您的坚持,坚持15年,又能够看到行业里面几个新的挑战,又能够让团队有持续的新的创新思维,这是怎么做到的,也可以给在座两位创业的未来之秀分享一下。

张叶(AEE一电航空董事长):不管是1年还是7年还是10年,我们也在路上,而且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是巨大的。刚才你说怎么保持持续创新,除了刚才两位同行讲到的这么好的观点以外,还有一点,就是用未来的视角来看现在,我们不要总是用现在的视角来看未来。我们用未来的视角看现在,像在很早的时候,我们想如果可以把摄像机放在身上,我们可以做到什么。我们刚刚研发出了一个摄像机。我们就在想把摄像机放在天上是怎样的,除了摄像机以外,我们放上红外、紫光、干扰器等等又能解决什么问题。

我在大概3年前就在想,未来我们是不是可以有共享飞机,我们未来出行是不是用飞机的。当时在云栖大会上,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论坛,去年云栖大会的主题叫“飞天智能”,当时开幕式上马老师分享了他对飞天智能的分享,还有阿里巴巴的王博士也讲了他对于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时代到来的一些思考。我讲到我的看法的时候,我当时就分享了一段话,我说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情都发生在天上,中国的神话故事、神仙出行都是腾云驾雾的。为什么5000年前的神话故事能够实现,人们的出行是在天上的,我们现在不可以呢?

所以我们做了一款飞机,是吊舱的无人机。我们的飞机已经出了,而且马上可以小批量了。再过5到10年,在座每个人的出行可能都在天上。如果我们每天思考未来的事情,用未来的视角看现在,我觉得这种持续创新的能力也许会更持久。第二,在创新过程中不要怕失败,你要创新一定会失败。我们的战略规划可能有50个、100个,我们的研发团队有600多人,我们成功的可能是50%,我们可以批量的可能只有30%,能够卖得好的可能只有1%,也许就是这1%成就了我们的未来。所以在座的每一个人要做我们觉得是对的事情,选择你们认为是对的路,持续不断地走下去。

黄凯文(华创深大创始合伙人):今天在座的也坚持到现在,我们希望最后的讨论课题比较综合,能够用新的维度来理解创新。比如说空间,我们有深圳本地的企业,你们两位是深圳本地的企业,大家支持一下我们本地的企业,朱总是来自北京的企业,深圳也有业务。

在空间上不同的地区对创新的文化有哪些差异化的可以利用的,还有在你们企业的定位上,你觉得需要颠覆还需要逐步的微创新,这个节奏是怎么样拿捏的,甚至别的维度比如说你需要上下游打通还是要做横向的增加一些增值的服务等等。在综合的维度上,你刚才所提到的维度稍微融合在里面,在战术上是怎么样考量的?

这个问题我想它比较深、比较大,我们可以作为一个思考题,以及期待未来亿欧的报道。我们分别到随手财富看看吴总,以及到AEE找找张总,看看ETCP集团副总裁朱凯先生。再次感谢圆桌论坛的各位嘉宾,谢谢你们!非常感激!也谢谢各位在场守候一天!

相关领域
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