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欧网张佳伟:热的时候不跟风,冷的时候别悲观

2015年12月4日,由亿欧主办,同盾科技、天润融通、酷窝COWORK协办的《亿欧城市·走进广州》在广州正佳广场万豪酒店圆满举行,论坛先是亿欧联合创始人张佳伟作为主办方致辞,彩生活助理总裁段斐钦、品尚汇董事长张辉军、唯品会副总裁/汽车事业部总经理王炳泉、妈妈网联合创始人高广英、家政无忧创始人屈健强、尚品宅配副总裁李鹏作了精彩分享,最后是由闹客邦创始人道哥主持的圆桌讨论,参与讨论的嘉宾有天虹电商总经理谭晓华、周大福电商总经理陈宇航、嘟嘟巴士联合创始人陈智超、省省回头车创始人刘凡军、启赋资本谢波。

其中亿欧联合创始人张佳伟发表了《热的时候不跟风,冷的时候别悲观》主题致辞。

亿欧网张佳伟,资本寒冬,O2O,驱动创业创新

 

张佳伟现场演讲实录(有删减)

 

谢谢大家,我是亿欧的张佳伟,今天其实是我们今年在广州办的第三场活动,到广州有很深的印象,就是我们真的来对了,每办一场活动,都有朋友说,等你们等了很久,谢谢大家的厚爱。

一、广州位列O2O城市排行榜第六,潜力巨大

这是我们亿欧研究院,在上一个月推出来的O2O城市排行榜的报告,广州排在了第六,这个榜单通过媒体环境,政策推动和资本环境等七个指标综合得分而出的榜单,我们对比看的时候发现:1、在媒体环境层面看来,广州传统媒体很强,像南都,羊城晚报等一批很牛的传统媒体,但新媒体和科技媒体是欠缺的,今天闹客邦道哥也来了,像亿欧和闹客邦这样的新媒体在广州也是比较欠缺的;2、在政策层面,我们看到广州最近有所进步,但是跟其他的城市对比上升的空间比较大,特别是跟杭州、北京对比,广州的政策有一定的推动空间;3、可喜的是,我们发现在广州资本环境不错现有的高质量的用户很多,一线的VC主流在广州都有分部,我们觉得广州的潜力是巨大的。

我们亿欧也是创业团队,在过去的20个月左右的创业过程中,一共见了超过3千家的创业企业和项目,原创超过了4千多篇的文章,今天也是从媒体的角度,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看到今天行业所发生的事情,以及我们自己的思考。

二、资本趋冷的背后因素

TMT圈今年下半年,大家讲的最多的词是资本寒冬,资本寒冬到底有没有来?各方的见解也不同,有一些VC认为资本寒冬并没有来,不过我们和创业者聊的时候发现大家最近融资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有数据显示,在十月份的时候投融资的数量和金额,去跟六、七月的数量和金额对比,整体是腰斩了。所以确实是资本在趋冷的。

资本趋冷背后的因素我们也做了整理,有几个核心的原因:

1、这个是我们看到今年的上半年和去年下半年,市场非常的热,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的泡沫和浮躁的因素在里面,市场上热钱太多。

2、目前整个中国经济大环境,由发展阶段向成熟阶段过渡。 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经济高速飞奔的背后是潜伏着巨大的下行压力,2007年中国经济增速为14.2%,今年应该只有07年的一半7%,而且统计局对7的定义是6.5%以上就是7%。整个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我们也看到美元基金和国际市场对整个中国的经济预期的降低,这是第二个大环境的因素。

3、一二级市场穿透效应,六、八月股市下跌也直接穿透到资本市场。在市场走冷的时候投资人也更谨慎,热的时候更愿意出手。我们经常说做投资,热的时候要冷静,冷的时候要出手,但是大部分人做不到,道理其实很简单。

4、最后一个因素是,互联网行业很多的项目和企业,尤其在O2O领域打法都比较激进,或者说烧钱,短期看不到希望,拖累了投资机构的负债表。

这几个核心因素推动了下半年的资本趋冷。但是我们觉得并不是多可怕,我们去看整个今天的互联网或者是今天的中国商界的大环境,正是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国的互联网从信息到娱乐到电商,到最近的O2O也好,或者是线上线下互动也好,再到今天是整个产业互联网的阶段。我们去看线下也是一样,从第一批中国优秀企业诞生到他们纷纷的触网,去年万达和百度腾讯做了一个大的战略合作,今年我们发现阿里大金额入股了苏宁,线上线下真正做了无缝的连接。未来每个行业互联网都会成为标配,互联网会成为每个行业的基础设施。

最近一段时间,很多朋友说,O2O是不是有问题?最近也很多不太好的消息出来,有一些明星项目都在裁员或者是直接挂掉了,很多人说O2O会不会和团购一样。我们看到团购死掉了95%,但是大家不需为这个过分担忧,O2O可能会死一批,但是跟团购有很大的区别在于,团购的用户大部分是屌丝用户,就是为了占便宜,一旦没有补贴就会有很大问题。而O2O更多的是提升原有产业的效率、消费升级,我们看到各行各业O2O相应的创业企业活得不错。我们觉得资本虽然趋冷,但是产业互联网作为大趋势的到来是不会变的。

三、基于产业互联网大趋势下,作为媒体的几点思考

1、2015年是合并年,轻决策O2O领域进入寡头垄断的阶段。2015年如果为TMT圈封一个年号,那就是合并年,像滴滴和快的、美团大众点评、58赶集、去哪儿携程等等。在轻决策的O2O领域,未来将是一片红海,或者是没太大的机会能跑到前面去了,已经到了寡头垄断的阶段。

2、长期烧钱肯定行不通了。总说创业公司比较烧钱,一提到O2O,很多人会想到“烧钱换取新用户”。很多公司就是烧钱把一些线下业务线上化,如果一旦不烧钱、不补贴,大家又回归到线下。没有太多核心的价值,所以需要有自己持续的造血能力,可以短期不盈利,但是靠长期烧钱获取用户的做法肯定是行不通了。当然如果说你烧钱小规模,或者是有希望能够在细分领域跑出来或者花了钱能达到别人几倍的效果的,投资人还是会投一些,但是以烧钱持续的打法肯定行不通。

3、创业初期需要聚焦。单点突破再需求延生,很多A轮或者B轮的企业其实有很多核心业务周边的可以做的一些业务,其实需要仔细考量下有没有长期价值有没有必要去做,更多的时候还是要足够聚焦,其实我们亿欧也有很多可以赚钱的诱惑,虽然马上也要B轮了,但是目前阶段就一件事情:夯实行业影响力和公信力。创业过程中确实需要舍弃不少东西,足够聚焦才有机会跑出来。咱们广州尚品宅配是重度垂直的典型代表企业,待会尚品宅配的李总也会给大家坐一些分享。

4、效率是核心。很多创业相关的项目其实是违背了提升效率这个核心点的,把原有的你的商业的链条拉得更长了,如果放得更长远肯定不可持续,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绕个圈子再去做就不对了,概念再漂亮也没有意义。今天的O2O更多的就是消除信息不对称,减少中间链条。之前和土巴兔王国彬总聊天他提出一个家居领域的案例,很多项目做集采,就是一群人召集到酒店或者什么地方,然后现场用气氛让客户买单。这就是典型的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不可持续。

5、回归商业本源,核心在团队和产品服务,线下资源更重要。坚持价值驱动,创业过程中更多的要思考做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创造价值的,很多事情可能短期看得到利益,但是对用户没有太大价值。另外就是线下资源会更重要,未来纯互联网行业相关的创业项目会难度更大,以线下资源切入会有不错的机会。

四、亿欧?驱动创业创新?作为产业媒体和大家有什么关系?

经常有朋友问,在亿欧发一篇文章多少钱?我们不收费的,我们觉得有价值的消息都会跟踪做报道,也欢迎大家联系到我们。在过去的20个月的创业历程当中,我们直接或间接促成了超过了100起融资事件,我们并没有把它做成商业化,是个顺手帮忙做的事情,大家有相应的需求也可以找到我们进行沟通。我们完成了1千多家的创业相关的项目的原创独家的报道,原创了4400多篇O2O+和互联网+的相关文章。我们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办了超过40场活动,像今天这种500人以上规模的超过10场,千人以上规模的今年已经办了两场,在行业内也是引起了较大反响,马上1月8日我们的互联网+创新者年会也会召开,欢迎大家关注。最后是我的微信,希望大家跟我们多联系,今天到广州来,希望跟更多华南创新领域的创业者有更紧密的联系。谢谢大家。

相关领域
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