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同资本邵俊:消费升级趋势里面如何寻找投资方向

2016年1月8日,亿欧在北京双井富力万丽酒店主办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创新者年会暨2015年度互联网+创新奖颁奖典礼”已照序进行,这里是亿欧本次大会现场演讲内容实时报道中心,请密切关注。

本届“2016年中国互联网+创新者年会暨2015年度互联网+创新奖颁奖典礼”,邀请到长江商学院、腾讯、百度、京东、58同城、齐家网、银泰商业、驴妈妈、达达、黄太吉、聚美优品、平安好医生、in等最具代表性创新企业十余家企业高管,同时也邀请到著名天使投资人薛蛮子、高榕资本、金沙江创投、峰瑞资本、德同资本5家著名投资机构合伙人。

德同资本创始合伙人邵俊认为,整个商品业态的电商化,整个格局基本已定,但是以服务性业态消费才刚刚兴起,还有很多空间可以承载。最近在投资的一些重点领域,第一个,跨境的,双边的,包括服务跟产品输出以及引进来对C的;第二个是与本土文化有关的消费领域,从投资角度越来越关注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第三个是“互联网”。

德同资本邵俊,

邵俊现场演讲实录(有删减)

各位下午好!

之前我也认真听了非常精彩的演讲,讲的比较全了,今天我讲比较细分的,也是我自己比较关注的。大家都讲中国经济要转型,由世界制造中心变成另外一个引擎,拉动内需,拉动内需又牵涉到消费升级,在消费升级趋势里面如何寻找投资方向,时间、空间、回归和商业本质和大家分享一下,并不是为这次会准备的,我的团队每天都在用实践来思考行动的一些体会。

首先从时间的维度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认为,整个商品业态的电商化,整个格局基本已定,但是以服务性业态消费才刚刚兴起,还有很多空间可以承载。在服务性业态消费时间链来讲,第一代,包括58、赶集这些,当然这些我们回去也要更新,58通过投资也在网后面延伸,但最早我们熟悉的58、赶集还是以服务业信息交互的平台。到了第二步,他进化衍生成为开始提供很多比较容易标准化的服务,比如说出行,比如说美食,这样的话又兴起了一批第二代的服务业公司。到了第三代,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大家看到又有一批新的公司起来,他们把本来细分行业的服务把它标准化。比如上门服务等等,通过新的移动互联网平台,把一些本来非标化的,或者本来非常分散化的把它标准化,更容易传播和推广。未来光是把服务标准化还是不够的,毕竟很多服务还是个性化的。未来沿着这个时间曲线,将来一定会产生类似阿里淘宝在商品时代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你可以提供各种个性化服务,但通过你的平台资源,包括服务培训,第三方服务,使得这些既有个性化服务。中国就是人多,把中国人多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把他的能动性发挥出来,但是标准质量很难控制。通过这样的服务集成平台,通过第三方,这就有可能出现一些新的大的平台性机会。

从我们投资来讲,最希望投到平台级公司,只有平台级公司才能百倍回报。但是商品领域里再投平台级的就难了,正是由于这种服务的差异化、个性化使得反而将来有可能出现平台性公司。我们也投了一个公司,这个公司老总今天应该也在现场,有机会可以交流,我们领衔投了一家A轮的公司,在杭州的,希望弥补掉阿里淘宝平台对服务的不关注,或者他的体系不是为个性化服务提供支持的。这样的话任何一个缺陷或者落后之处被真正抓住机会的人来干,就是另一次巨大的机会和市场。

第二个,从空间角度来讲。咱们现在一直讲国际化,咱们的人民币也正在走国际化,当然,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也是非常痛苦的,这几天离岸汇率战争烽火弥漫,非常的惊心动魄,这就是国际化伴之而来的阵痛,但人民币必须国际化,我们现在所有的消费是离不开国际化的。从最早在家里看韩剧美剧,发展到韩国、美国旅游,现在可以把韩国、美国的东西直接运到家门口,整个消费是两条路径。一个是拿进来,通过海淘等等,把更多好的资源拿到中国来,但是现在很多海淘还是1.0的版本,只是利用个人邮包做关税套利,这是不能持久的,要把你的国际资源和个性化服务进行很好的链接,加上最后3公里,很好的体验,最后送到家门口,你才能够有一个新的国际化的海淘模式。同时,中国的东西也在往外走,中国的确市场很大,但是有的时候你的服务和提供的产品在国际上轻而易举就能把市场打开,反而比在中国更容易赚钱。举一个例子。

今年国庆我去俄罗斯考察,在俄罗斯见了阿里巴巴在俄罗斯的唯一一个员工,是一个俄罗斯帅小伙,会讲中文的,就这一个人的公司把阿里在俄罗斯的网站变成了电商类的第一位,所有的互联网里边的前十位,超过了Facebook,大家知道,俄罗斯对Facebook是不禁止的,流量超过Facebook,就一个人。他说马老板六月份去的时候他吐了一肚子苦水,马云答应把一部分客服放到俄罗斯。这个小伙子一个人就能做到整个俄罗斯所有网站流量的前十位,这意味着什么?不是说这个小伙子多能干,他就干两件事情,跟俄罗斯当地物流公司打交道,跟俄罗斯当地的支付公司打交道。证明中国这些商品在国外一些国家,建立了通道之后市场是非常大的。再举一个例子。

我们的一个团队上个月正好做了这家公司的净值调查,一个小伙子原来在北京微软研究院打工,后来做了一段时间的风险投资,他是马来西亚华人,他看到中国有家公司今日头条,他觉得这个挺好。但是马来西亚人口太少,他带了一个以前微软研究院的小伙伴,去了雅加达,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就这么白手起家,搞了一个APP,你现在到印度尼西亚去,远远超过所有竞争对手新闻聚合的APP,非常容易,把整个国家的市场拿下两个。

我是八十年代去美国留学的,当时我在加州读书,所有的老美都喜欢吃寿司,跟美国的美食文化没有任何关系,就因为当时日本的经济非常强大,中国现在的GDP到了这样的地位,无论是从商品,包括阿里的俄罗斯网站,到很多服务,很多模式,包括游戏,轻而易举拿到很多国家,借用中国现在已经成熟的一些经验就可以把这些市场顺手拿下,在座创业者还是要有全球化观国际化观,海外市场抓的好,利用这一波消费国际化融合往往可以有一些意外的惊喜。

第三,温饱解决之后就考虑精神层面的事情,我们从投资角度越来越关注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因为该买的东西都有了,齐家网装修完之后空间也有限,电商的东西都已经塞满了,还有钱想消费那就买点文化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影院票房这几年井喷式发展,电影票也不便宜,但是这两年起来的非常快。还有很多文化类的东西,比如我前段时间正好去看一家企业,他把东洋的红木市场做供应链的证券化,也是P2P,但他的P2P不是很空的,是有实物做载体。我了解了一下东洋红木市场多大,我以为是比较小众的,东洋红木市场这几年交易额都超过千亿,还有玩茶叶和古玩的,开始有闲钱了,大家开始追求所谓的文化,包括装修都开始搞地中海式的,不是简约式的。这块市场很大,还有很多细分市场,我的团队很多小伙伴都在专注看这些,这些东西是结合新的文化,而且它的属性粘性非常强,尤其在中国,不说是民族特色,但至少这些东西很难被外来文化轻易攻破的。前面很多投资人也在分享,它的粘性和壁垒都是非常高的。这块是物质消费之后第二次消费爆发的机会,无论从创业角度来讲,还是投资角度来讲,除了看这些商品和服务以外,对文化类消费未来几年到了非常大的井喷市场。

最后,无论是创业还是投资,无论你叫什么名字,从P2P到O2O,任何创业和投资都应该回归到本质,应该问自己四个问题。第一个是效率,你真的解决痛点没有,你真的把这个行业通过你的产品你的服务也好,你的技术也好,效率提升了多少倍。刚才听到创业家分享都谈到了这个,我想大家都看到了这个问题,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为了导流而导流,关键是在产业链上效率的提升。第二个是补贴,我非常同意对新经济东西来讲,必须达到规模效应,你可以用时间来换空间,补贴一开始是可以的,但你一定要问清楚最后你补贴减少,补贴停掉那一天,所谓的需求还在不在,这些靠补贴吸引的养着的这批用户会不会随着补贴消失而消失,这和第一个效率的问题本质是连在一起的。第三个是覆盖面,今天讲到的很多是O2O的,O2O由于需要很多线下的结合,所以是不是就跟当年互联网时代追求整个覆盖面的广度,因为你覆盖面一开始铺的太广,往往在局布地区你覆盖的密度不够,密度不够就带来很多问题,包括效率不够高的问题。所以在O2O时代覆盖面如何来看待,什么时候开始扩张,是不是你的密度达到足够才能有效扩张,而不是简单的觉得互联网经济就应该这样,这个要好好问问自己。

最后一个问题是我们做VC、风投关注的,就是估值,高估值有的时候是必须的,为什么?如果你这个模式是非常烧钱的公司,你估值那么高,两轮之后就失去控制权,这将来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但毕竟我们今天讲“互联网”,讲O2O,O2O本质毕竟是有线下这块的,所以扩张速度和节奏非常重要,如果过高,估值过高,市场没有免费午餐,给你高估值的人他对你就有更高的要求,但如果和扩张的本质不符合的,反而是拔苗助长,你的估值就是虚的。所以估值高有高的好处,甚至有的时候高估值有它的必要性,但有的时候反而会把你拖累死。所以从创业角度来讲,投资角度来讲,看到一个案子和模式的时候都要问一下自己。

我们前面关注这些区域之后,最近在投资的一些重点领域。第一个,跨境的,双边的,包括服务跟产品输出以及引进来对C的;第二个是与本土文化有关的消费领域;第三个是“互联网”。最后讲一下案例。这个品牌是做休闲食品的,也是比较稳的一个公司。我投资这家公司的时候它是一个纯线下,开这些小店,包括社区店,来卖休闲食品,一对夫妇创业的,真的是做到极致,我进去以后投了一个亿,我说这方面我帮不了你,但是我希望能够给你带来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方面进行改造。在我们共同努力下,2011年我们进去以后,他经过四年的互联网化,从供应链的互联网化到全生命周期,2013年他停止了网站方面的开发,全部进行移动端。现在他的移动端用户已经超过500万,而且他现在做的很多都是O2O的事情。现在他的品类通过O2O已经把一些非休闲类的品类都带进来了,比如利用现有流量,他的O2O是相反的,是线下到线上,还有玩推荐的,各种优质的食材,下了单就送到你家里。互联网有一个做干货非常有名的公司,叫三只松鼠,昨天我在飞机上看了一篇报道,三只松鼠2016年要开线下店,实现零售业全渠道整合。“互联网”之后就会发现,传统的零售如果你真的是有这个决心,有这个意识的话,跟互联网出生的,最后你做的好的话,会在同一个层面上竞争,叫殊途同归。这是挺有意思的一个事情。

所以我觉得将来在“互联网”时代很有一拼,不光是传统企业,不光是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甚至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有一场非常有意思的大战,希望在这场大战中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机会。德同的基本介绍我不多讲了,谢谢各位。

相关领域
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