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树
时光轴
论点集
总题库

词条相关
0
【人物】欧阳修在奏折《包拯除三司使上书》中,曾评价包拯“素少学问”,也就是说包拯虽中进士,但在大文豪眼中学识也仅属普通。
0
【历史】北宋时期,士大夫评价:富公真宰相,欧阳永叔真翰林学士,包老真中丞,胡公真先生。
【影视】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咏鹅”诗出自有关欧阳修的一段传说"远看一群鹅,一棒打下河。"
唐伯虎点秋香-1993年 中国香港 电影
【文学】北宋词人张先因写了一首《一丛花令》,里面一句“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深受欧阳修喜欢而被欧阳修称为“‘桃杏嫁东风’郎中”
北宋词人,因词中佳句被欧阳修取雅号“‘桃杏嫁东风’郎中”
在中国古代,文人骚客往往会因为自己写的诗词中偶尔出现的几句佳句而被人取外号。只不过,文人之间的事怎么能叫外号呢?应该叫雅号。
北宋词人就是这么一位词人。作为一个词人,因他的词没能选入中学课本,看来也不能算是那个时代的代表性人物,只怪他生长的时代牛人太多,唐宋八大家中的宋代六大家基本都是活跃在那个时代。
曾经写了一首叫《行香子》的词,词中有句“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的佳句,于是被人称为“*三中”。后来,这位爷觉得不好听,于是根据自己词中出现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轻无人,坠风絮无影”三句自己取外号“*三影”。
再到后来,他又写了一首《一丛花令》,里面一句“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简直让人拍案叫绝,其中,尤其以欧阳修最为喜欢。后来,当他去拜访欧阳修时,欧阳修兴奋地连鞋都没穿好就跑出门迎接,头口而出直接称呼他为“桃杏嫁东风”郎中。
论《唐伯虎点秋香》四大才子合力写作的那首“咏鹅”事的出处
在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当中,江南四大才子出场时合力作的那首打油诗可谓电影中的经典片段,诗文为:
山下一群鹅,嘘声赶落河,
下河捉鹅医肚饿,吃完回家玩老婆。
相比,很多影迷对于这段诗文印象深刻,但会认为这段打油诗是编剧胡编乱造瞎诌出来的。只是,如果对照一下,你会发现这还是会有历史出处的。
相传,宋朝时期,为当时公认的第一才子。一穷酸秀才不服,于是独自一人前去找他,想向他挑战诗文。途中,他
看到湖边有一群鹅,于是诗兴大发,吟道:"远看一群鹅,一棒打下河。",然后卡住了,正巧这时路过,于是帮他接上“白翼分清水,红掌踏绿波”。
对比电影和传说中的这两首“咏鹅”诗,你会发现它们前两句的诗文内容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在情景上有所改变而已。很多人以为周星驰的电影只是在搞笑,其实他电影的底蕴又有几个人看得到呢?
真实历史中的包青天离状元有多远,几乎没可能?
2000年电视剧《少年包青天》中,编剧为突出包拯和公孙策才学过人,多处暗示只要这二人正常参加科举考试,状元折桂便如探囊取物般简单。
可事实却是,公孙策这个角色为虚拟人物,暂且不论,包拯的才学却是值得探讨的。
包拯科举考试之时,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高峰,当时唐宋八大家中的宋朝六大家可都已经出生。
后来,在给皇帝的奏折中还这样评价包拯“拯性好刚,天姿峭直,然素少学问,朝廷事体或有不思...”。
也就是说,在真·翰林学士眼里真·中丞包拯“素少学问”。
这若是跟后来他对苏轼的评价对比那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历史上,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是如何评论其他文学大家的作词水平的?
李清照在其著作《词论》中,曾对之前的一些文学大家的作词水平进行点评,认为李煜词作文雅,但蕴含太多亡国之思;柳永懂音律,有创新,但词文太过低俗;晏殊、欧阳修、苏轼学际天人,写个小词信手拈来,却不通音律;王安石和曾巩写散文一流,但写出来的词却让人笑掉大牙;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精通音律,却也各有各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