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领域 > 医学 领域
伟哥之父的包治百病理论
20世纪70年代,费里德·穆拉德发现硝酸甘油进入体内后会与机体发生反应产生,进而促使心血管扩张,由此揭开了硝酸甘油治疗原理之迷。
凭借这一发现,穆拉德获得了1998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同样,基于这一发现,美国辉瑞公司无意开发出了全球知名的伟哥。
后来,穆拉德对极度痴迷,认为人体中99.9%的疾病与它有关,而中国人用了几千种中草药治病,大多都不知道它们是怎么作用的,他怀疑很大部分都是和的调节相关
《海贼王》乱吃东西是种病
《海贼王·银矿篇》中的Boss熔融果实能力者毕鲁,时常拿到一块矿石就塞嘴里吃,利用自己的果实能力将矿石炼化。
在现实生活中,其实真有类似的一个群体,他们喜欢吃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东西,如砖块,玻璃,煤渣,肥皂等,甚至有些人在被采访时声称自己吃煤渣的时候吃出了瓜子味。
至于这些人群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奇怪的行为现在医学上还没有定论,只是将导致他们这一行为的病称为“”。
你的牙齿,很可能不正常
对于人类而言,正常的牙齿状态应该为闭口之时上下牙齿能够整齐正常咬合。不过可惜的是,据说超过90%的人都患有错颌畸形,是做不到这点的。其中,由上颌前伸/突出或下颌后缩而导致上颚牙齿始终包住下颚牙齿的,被人们称为“天包地”;由下颌前突或上颌发育不足而导致的下颚牙齿始终包住上颚牙齿的,则被人们称为“地包天”。对于这些畸形,若是发现得早,还可以通过矫正器矫正,若是发现得晚,那就必须通过正畸外科手术的联合治疗了。
小心,别把这小说传说中的剧毒当成金银花
传说三皇五帝时期,炎帝神农氏曾游历天下,遍访医药,尝遍百草,最后在尝试之时终因中毒不治身亡。
从此便成为中华文化中剧毒的一种代表,在武侠小说当中更是成为高频的杀人毒药。
现实当中,这一味草药也确实存在,而且它的花朵极像金银花。
为此新闻当中也时不时有人将它当成金银花摘回家泡水喝,最终酿成悲剧。
当然,还是一味高效外用中药,像著名的云南白药当中就含有这一成分。
三色公猫都是病猫
绿川幸漫画《夏目友人帐》中,放着自己的大妖怪不做非得做夏目宠物猫的Sensei斑被设定为一只拥有橙黑白三种颜色的三色猫,而且还是一只公猫。
不过,在现实生活当中,三色的公猫却是不常见的,而且就算是见到了那也一定是只有生理缺陷的猫。
因为猫的原始毛色为白色,控制基因存在于常染色体上,而橙黑两色的控制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所以拥有2条X染色体的母猫可以拥有三种颜色,但只拥有1条X染色体的公猫却最多只能拥有两种颜色,除非先天性多出一条X染色体而成为一只型染色体猫。
不过,在日本雄性三色猫正因为它的稀少而被视为一种幸运的象征。
亲人间不要胡乱献血,否则后果可能很严重
在都市影视中,那些不懂科学的编剧总喜欢编些患者需要输血抢救,然后医院血库没有了合适的血液,接着患者一堆亲属争着要给患者献血的剧情。
可事实是,医院根本没有采血的资格,采血是血站的专职。
况且,直系亲属之间输血有着高于常人11-21倍诱发受血者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几率,而这病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所以医院即便有采血资格也不敢冒这般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夫妻之间丈夫也不能给妻子输血,不然若是妻子触发对丈夫细胞的免疫反应,可能会导致抗体日后对拥有相似抗原的胎儿的攻击,从而诱发胎儿产生
抗心脏病药到伟哥,辉瑞公司借此摇身美国最大药企
1986年一氧化氮理论开始流行,公司也根据该理论研发了一款抗冠心病的血管扩张药物万艾可。
万艾可在临床试验时,药物动力学方面的测试数据全都表现很糟糕,还被发现有让患者阴茎勃起的副作用。
不过,后来陆续有不少受试者经常找医生索取万艾可,调查后才知道他们都是冲着这个副作用去的。
公司不希望为了研发新药投入的几十亿美元就这么打水漂了,于是开始将万艾可改造为针对勃起功能障的药物,也即它另一个名字“伟哥”。
1998年,万艾可被FDA批准上市,很快便成为药物史上卖得最快的药剂。
公司也凭借着它成为美国最大的药品生产企业。
诺贝尔:我搞了一辈子的硝酸甘油能治我的病,我咋不知道
1896年,诺贝尔患有非常严重的心绞痛,他的医生建议他服用硝酸甘油(当时试验证明有效,但没有理论支持)。
此时,诺贝尔认为自己穷尽一生都在研究硝酸甘油,都没发现它有这功效,偏执地认为医生无知,不予理睬,直至去世。
讽刺的是,100年后的1998年“伟哥之父”费里德·穆拉德博士由于早年发现硝酸甘油释放的是机体产生的一种信号分子能够舒张血管从而缓解心脏病患者的病痛而斩获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现在,由硝酸甘油制成的硝酸甘油片已成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特效药。
癌症未来的最佳治疗手段,可能是一款给狗药
2017年04月,英国的《每日邮报》发出一份报道,说在美国有一男子曾在2016年被确诊患有癌症,到2017年1月癌症进入晚期,癌细胞扩散到了全身,医生判定他只生下3个月的寿命,然而他病情的发展却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3个月后,他非但没死,反而生龙活虎,而身体里的癌细胞也全部消失,他痊愈了。
原来,在这名男子被判定死亡期间,他在机缘之下结识了一名兽医,而这名兽医给了他一个偏方,让他试试一款叫做芬苯达唑的狗药,这本是一种主要用来的药物。男子死马当活马医,没想到竟然在3个月后居然痊愈了。据说,后来他还收集了与他有相似经历的人的信息,其中有40多个与他一样幸运,通过芬苯达唑治好了癌症。
回到那名给他建议的兽医,其实他给的建议也不是毫无由来的,而是在根据已有的学术研究成果上给出的专业建议。其实早在2008年的一次医学实验“事故”中,研究人员就已经发现芬苯达唑和维生素配合能够显著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而且研究表明一定要联合维生素使用,如果单独使用芬苯达唑,那非但不能抑制,反而还会加速癌细胞的生长。
不过,因为芬苯达唑的抗癌机制尚不透彻,而且也没有相关的药物通过临床验证,所以这个方法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偏方。
别再推荐别人喝热水了,热水可是AA级致癌物
说到中国特色,喝热水无疑是其中之一。每当朋友生病,中国人都喜欢嘱咐一句,多喝热水。热水甚至被调侃为中国包治百病的万能药。
据说在国外,无论人是健康还是感冒生病,都是一杯杯冰水下肚。每当歪果仁看到中国人喝着一杯杯纯净的热水时,总会露出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文化的差异,让歪果仁们理解不了中国喝热水的传统。
由此,喝热水到底好不好一直是网络上争吵的一个热点。拥护者认为,有一定效果;反对者则认为这只能提供心理安慰。
不过,很不幸的是,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一份报告,称饮用65℃以上的热饮,可能增加罹患的风险,并将60度以上的热饮(包括茶、咖啡等)列为AA级致癌物。
报告称,人体黏膜正常耐受温度为40℃~50℃,如果食物超过65℃,可能造成粘膜损伤、溃烂等问题。虽然黏膜皮有自我修复功能,但长期反复刺激会让黏膜产生长期损伤,进而可能诱发癌症。
根据网上资料,喝热水可能是新中国建立之初推荐的生活习惯。当时社会卫生条件极差,人民经常因喝生水感染寄生虫,于是政府在社会大力推荐喝热水的习惯,而且也取得了相当的效果。不过,随着社会卫生条件的提高,这类风险已大大降低,但喝热水的习惯却依旧保留了下来。
发泄的恶性循环
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
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
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描绘的是当人处于负面情绪时,总喜欢将弱于自己的对象作为发泄目标并导致坏情绪的传染,继而引发连锁反应甚至是恶性循环。
艾滋病其实有“疫苗”,及时发现可有效阻断
艾滋病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绝症,没有之一,加之它的传染性,一般人可说是谈之色变。
又由于艾滋病毒(HIV)是一种RNA病毒,这类病毒在自我复制繁殖的过程中变异极快,其真正意义上的疫苗研制极其困难,甚至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即便研制成功,其有效期也绝对不会很长,几乎不会超过一个月。这点可以参考同样是RNA病毒的狂犬病疫苗,后者的有效期只有6个月,所以即便研制成功,其意义也不大。
不过,因为对于艾滋病绝症的惯性认知太强,一般人可能认为在感染艾滋病毒(HIV)后就已经无力回天,只能等待病情的一步步恶化。
其实不然,艾滋病病毒从侵入人体到扩散至全身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按照生理情况来说需要。在这段时间内,只要能够及时服用艾滋病阻断药(目前最常采用三种药物联合阻断: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感染者就能大概有95%的几率防治艾滋病。当然阻断药服用越及时,阻断的几率越高,2小时内服用效果是最好的。
当然,阻断药的价格也是不菲的,大概会在1000-1500元之间。
医疗重大失误:国学大师割错肾
1926年3月,国学大师因尿血症入住协和医院,后经透视发现其右肾有一点黑,诊断为肾肿瘤,于是医生建议切除“坏肾”。
手术时,值班护士用碘酒将手术位置误标在左肾位置,而后主刀医生刘博士在手术前也没有仔细核对手术台旁边的X光片,最终导致左肾被切除,而“坏肾”则依旧还留在体内。
为掩饰协和医院的这一医疗事故,加之当时支持西医,所以他虽然术后依旧尿血,但也接受协和医院对其“无理由之出血症”的诊断,还发文为协和医院正名。
1929年1月19日,病逝于协和医院。
大科学家:热包治百病,然后热死了
法国大数学家大物理学家生平极度痴迷热学。
1822年,他在物理学上提出了热传导定律,由此奠定了他在物理学上的崇高地位。
在此过程中,他为描述热传导过程还发明了现在虐杀无数理工科大学生的变换。
不过,在生活中他同样痴迷于热学,认为热能包治百病。
1930年5月16日大夏天巴黎,他关上了家中的门窗,穿上厚厚的衣服,坐在火炉边,于是他被活活热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