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的历史功绩——三造共和

星级:
“三造共和”是段祺瑞一生之中最大的功绩:逼迫清帝退位,一造共和;抵制袁世凯称帝,二造共和;平叛张勋复辟,三造共和;

提起段祺瑞,大家的第一印象其是一位残暴而野蛮的军阀头子,更是昏庸无能之北洋政府的主要代言人。

段祺瑞是袁世凯的嫡系部队和得力干将,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才能和过硬的文韬武略,其一步步走上了权力的顶峰。1911年,段祺瑞已经成为北洋军仅次于袁世凯的大佬。

一造共和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袁世凯出山,急令段祺瑞为第一军统领兼湖广总督。段祺瑞由于早年出国留学,接受了西方民主共和的思想,深知中国的落后源于集权腐败的家天下统治。于是在讨伐革命军时,并没有真的大举进攻,而是与革命军谈判并接连电告清廷内阁、军咨府、陆军部,声言:“共和思想已深入将士之心,将领颇有不可遏之势。压制则立即暴动,敷衍亦必全溃。”

1912年01月26日,段祺瑞联名握有重兵的46名将领,致电清廷内阁、军咨府、陆军部,一致要求“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清廷如不速断,则江海尽失,势成坐亡”。2月5日,段祺瑞再率第一军全体将领致电清廷。2月12日,隆裕太后宣布清帝退位。

二造共和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史称“洪宪帝制”。

面对袁世凯称帝,段祺瑞表示坚决反对,为此被迫卸去职务。在袁世凯称帝之前,他曾五次劝阻,结果三次被拒绝,两次吃了闭门羹。他劝阻袁世凯称帝,说此事关系国家安危及袁氏身家性命是万不能做的。而袁称帝后,出于他受袁世凯几十年知遇之恩,虽未公开声讨,但绝不参与,且未获任何封赏。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推举黎元洪任大总统,平息了南方革命军的反对声音,恢复国会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造共和

1917年6月,张勋利用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率5000“辫子兵”,借“调停”为名于6月14日进北京。急电各地清朝遗老进京,“襄赞复辟大业”,拥戴已退位的清末代皇帝溥仪复辟。6月30日,张勋在清宫召开“御前会议”,于7月1日撵走黎元洪,把12岁的溥仪抬出来宣布复辟,改称此年为宣统九年,通电全国改挂龙旗,自任首席内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张勋把黎元洪赶下台后,段祺瑞便在天津发表讨张的通电和檄文,组织起讨逆军,自任讨逆军总司令,4日在马厂誓师出发,5日正式开战,12日拂晓攻进北京城内。“辫子兵”一触即溃,在讨逆军的两路夹攻下,有的举起白旗投降,有的剪掉辫子扔掉枪支逃命,“张勋复辟”就此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