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去无厘头变身催泪弹 《长江7号》穷有穷开心

长江7号/CJ7(2007) 电影图片 剧照 #10 大图 3000X2000

小狄的爸爸经常光顾垃圾场,“选购”日用品。长江7号也是垃圾场捡来的。

 

 

 

长江7号/CJ7(2007) 电影图片 剧照 #09 大图 2000X3000

爸爸复活,小狄很激动。

 

 

 

  《长江7号》在宣传时号称是一部科幻片,可是看过后,我们发现它其实是一部干净、纯洁的儿童片。究竟是科幻片还是儿童片?到底是更喜欢无厘头的星爷,还是催人泪下的星爷,还得您说了算。

 

 

  ■难忘情节

  ★穷人宣言

 

  老师问同学们长大以后的理想。有人说,当明星;有人说,做大企业家。只有小狄说:“我要做一个穷人。”全班哄堂大笑。小狄继续说:“我爸爸说,只要有骨气,不吹牛,不打架,就算是穷,到哪儿都会受尊敬。”

 

  ★“小强”移动靶

 

  在父子俩又小又破的屋子里,到处都躲着“小强”。抖一抖吃饭的案板,小强们就会仓皇出逃。小狄和爸爸用“小强”做移动靶,练出了“无影手”和“无影脚”。这个情节令人喷饭。笑完感慨,穷有穷开心。真那么穷还能那样开心,也许只是在电影中吧?

 

  ★梦和现实

 

  小狄的梦里,长江7号是身手不凡的李小龙和无所不能的机器猫的合体。现实里呢?它只是一个到处受人欺负和只会乱拉屎的小不点儿。小狄在体育课上的神勇表现是每个男孩子都做过的梦;长江7号无所不能的面部表情,则明显来自《喜剧之王》里周星驰试戏的那场戏。

 

  ★丧父之痛

 

  爸爸意外身故,袁老师送小狄回家。小狄哭着把老师推出门:“对不起袁老师,我很累了,真的要睡觉了。”他蜷在床上,闭上眼睛,希望醒来发现这是一场梦。这是全片最催人泪下的场景,反衬出那些只会用号啕和晕倒来表现悲痛的电影是多么平庸。

 

 

  ★追求袁老师

 

  小狄爸爸:“我好英俊。”袁老师手足无措:“这个笑话蛮好笑的。”小狄爸爸干笑:“我说真的。”袁老师逃,他仍死缠烂打:“袁老师,你敢说我不英俊吗?你再看清楚一点!”周星驰在《长江7号》中是不折不扣的配角,他标志性的无厘头踪迹全无———除了结尾这一下偶露峥嵘。虽然明显和影片整体不搭调,但不妨将此理解成对影迷的一点儿体贴。(苏星)

 

 

  ■爆笑人物

  ★长江7号

 

  小狄做梦,把长江7号想象得无所不能,既能战胜恶犬,又能替自己考试作弊,还可以让自己成为体育天才,但现实中长江7号只给小狄拉了一坨屎。外星来客如此之“贱”,算是星爷对科幻片的颠覆,此狗堪称标志。

 

  ★曹主任和体育老师

 

  在人人避免脸谱化表演的今天,星爷的喜剧却强调脸谱化表演。比如片中的曹主任和体育老师,一个吃鼻屎,另一个拼命把裤子提到腰上。

 

  ★陈俊生

 

  影片真正好笑的不是徐娇扮演的小狄,而是他的同学———富家子弟陈俊生。陈是学校的小霸王,梳着油亮的“发哥”分头,最爱带高科技玩具到学校炫耀,以看着同学流口水的表情为乐。恶少的可笑之处,在于年龄之小,却处处像坏蛋。

 

  ★美娇

  高大伟岸的美娇男扮女装,他那张夸张的大饼脸,再配上幼女的声音,是标准的“周星驰制造”。    (曾家新)

 

 

  ■星爷方程式

  

  ★女郎

 

  回顾最近几部星爷的电影,女郎们的戏份算不上多。张雨绮恢复一度中断的星女郎传统。

 

 

  ★拍档

 

  星爷的金牌拍档中,能让我们记住名字的不多,吴孟达是一个。虽然记不得其他金牌拍档的名字,但是他们的角色形象深入人心。其实多年以来星爷选配角的套路从来没有变化。身材壮硕的美娇是不是很有“如花”的风范?

 

 

  ★悲伤

 

  好久没有看到星爷流泪了。哪怕是一丁点儿悲伤的痕迹也没有。《长江7号》中,星爷自信坚强、乐观向上,他想表现的忧伤从小狄的眼中流露。他仍然挥霍着周星驰式的幽默,却尽量将悲伤包裹起来。我很期待看到星爷痛快地哭一次。

 

 

  ★草根

 

  星爷近来在影片中的戏份少了很多,甘当绿叶。但是他的每一次出场依然令人印象深刻。星爷从未背叛他的草根立场。在《长江7号》中,他扮演的农民工面对广阔天地、居高临下,令人顿时豁然开朗。这正是他人生哲学的生动注解。  (天贵)

 

 

   

  ■新片快评

 

  甘愿把星爷借给小朋友

 

  《长江7号》是周星驰拍给孩子看的电影。国产儿童片一向佳作寥寥,好不容易有了部《长江7号》,也许是出于营销的考虑,却又被定位为所谓“科幻大片”。周星驰的主力影迷并不是儿童,如果因为宣传定位而令许多孩子错过这部电影,那不管是对周星驰还是对那些孩子,都将是极大的遗憾。

 

  《长江7号》是经过“18层过滤”的纯净电影,即便用最挑剔的目光,也找不到一丁点儿“儿童不宜”的东西。它没有情色。以往周星驰电影喜欢拿两性关系插科打诨,而此次面对张雨绮现成的曼妙身姿,它愣是忍住了无厘头式“双眼喷火、嘴角流涎”的传统做法。由此可见,周星驰要当个“好父亲”的决心有多大。

 

  它没有暴力,没有脏话,没有死亡……孩子们的争斗与其说是打架,不如说是游戏;唯一一句“你大爷”,也很小心地省掉了动词;小狄的父亲和长江7号都死而复生。他们的所谓“死亡”,更像是一场归期难料的离别。它让孩子经历生命里最初的忧伤,又不至于从此生活在阴影之中。

 

  “纯净”之外,它还设计了“营养配方”:“不要偷,不要抢,不说脏话。”“不吹牛,不打架,有骨气。”这些是给孩子们的金玉良言。可爱的长江7号、贫穷但善良的父亲、美丽温柔的女老师、与小伙伴们握手言和……这是一个孩子能拥有的最美好的梦。

 

  作为一个成年男性观众,老实说,《长江七号》没有让我失望,但让我感觉失落。等了3年,却等来一部并非专门拍给我们这些成年人的周星驰电影。不过话说回来,只有一个周星驰,既然我们这些大人“霸占”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就不能暂且把他让给我们的孩子?况且,《长江7号》能提醒更多电影人,原来儿童片可以这么拍。

(王陈)

 

 

  软科幻星爷造

 

  《长江7号》是一部科学幻想电影,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科幻片。科幻片是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产物,也是电影工业登峰造极的重要产品类型。长江7号被定义为来自外太空其他文明制造的人工智能机器,这本身就是科幻片的设计。

 

  有人说,《长江7号》看上去不太像科幻片,这可以理解。不过,这一说法需要分辨。因为《长江7号》与《黑客帝国》那样的哲学科幻,《星球大战》那样的史诗科幻,《后天》那样的灾难科幻,《火星人玩转地球》那样的搞笑科幻,《金刚》《侏罗纪公园》那样的动作科幻,都不太相像。它的气质更接近《E.T.外星人》或《A.I.人工智能》那样的软科幻。造成它不太像科幻片的另一重要原因是,人物建设存在问题———它不像那些经典科幻片的做派,让长江7号与小狄等人物对等,进而讨论一些科幻片常常要回答的终极问题,比如人与机器人的关系、机器人的处境、人的处境等。然而相信每个观众都能从《长江7号》中读出一些特别的东西,谁能说这些东西不是我们生存处境的写照呢?(王星)

 

 

  真的很不习惯

 

  《长江7号》让我笑,但是没有感动的感觉,因为看不到熟悉的星爷。片中星爷戴上慈父的面具,正面又乐观。他对儿子小狄充满理想,诲人不倦的样子和印象中的星爷太遥远。

 

  星爷选择远离搞笑,笑料都被别人拿去,说教不该是他的风格,所以一点也不好笑。如果他延续以往的无厘头风格,把谆谆教导搞成“谆谆教唆”,再加上以身作则的反面演示,一定很有效果。既发挥他的长处,又符合他的传统,我看起来会更加认同。我已经习惯了看星爷主宰故事的发展,看他搞别人或者被别人搞,习惯了被他逗笑。可是《长江7号》里,他主动放弃主角地位,让我真的很不习惯。

 

  从《少林足球》开始,经历《功夫》《长江7号》,特技在星爷影片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而且越来越多的搞笑桥段开始依赖视觉特技。这似乎不是一个好现象。回想那些吊威亚、点火药做特技的年代,周星驰靠一串葡萄、一把宝剑也可以让我们大笑,让我们感动。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期望看见什么白毛绿胶皮外星狗。(天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