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明:成龙出道没人用 是我让他在电影中大展身手

张卫健与徐小明出席上海电影节

 

 

  徐小明是香港影坛的传奇人物,从黄元申《霍元甲》梁小龙版《陈真》、传奇电影《海市蜃楼》到近期的电影巨制《墨攻》都出自徐小明之手,他集编剧、导演、武术指导于一身,制造了一部又一部经典作品。日前,徐小明带着新片《夺标》亮相上海电影节,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

  
  回忆:当年没人用成龙

 

  在香港影坛,徐小明绝对是一个重要人物。作为与李小龙成龙同一时代的人,他见证了香港武侠电影的兴衰。回忆往昔,徐小明颇多感慨:“香港影坛大哥成龙,当年没有人愿意用他当主角。投资人一看男主角是成龙,都会觉得心里没底,不敢投钱。看看现在的成龙,这种情况你没有办法想象吧。”

 

  不过,徐小明坚信,当时香港的功夫电影有它独特的吸引人的地方。“我手上,很多电影剧本特别好,故事紧凑新奇,人物性格鲜明。我拿着剧本去跟投资人谈,男主角非成龙莫属,虽然他不是李小龙,但他是最符合男主角形象的人。”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徐小明说服了无数投资人,为成龙、于荣光等后来在功夫电影中大展身手的人赢得了展示风采的机会。

 

  而今,徐小明在新片《夺标》之中也坚持用新人。《夺标》几位主角中,除了张卫健,其他几位谢苗、黄崔如、吴天瑜三人全是新人。徐小明对三位寄予厚望,谢苗曾和李连杰梅艳芳一起拍过《给爸爸的信》;吴天瑜是马来西亚华裔小姐;黄崔如是个才女。徐小明觉得,“这些新人都有潜质,但是没有人推他们。我愿意像当年推荐成龙、于荣光一样,向大家推荐他们。”

 

  炮轰:现在没有功夫片

 

  自从李安《卧虎藏龙》在好莱坞一炮打响后,中国导演一窝蜂拍起了功夫片。连好莱坞导演也纷纷拍摄起《功夫之王》《功夫熊猫》。徐小明作为中国近代功夫片的宗师级人物,对这个热潮不屑一顾,他说:“真的有这么多功夫片吗?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在徐小明看来,单单只有花里胡哨的武功,电影不能成为功夫片。“功夫片里面要有尚武精神,里面的人物要懂得扶弱、爱国,富有民族精神。如果没有,那只能武打就失去了内涵,跟体操比赛一样了。”而在他看来,最近所谓的功夫片中,都缺乏武术精神的内涵。

 

  徐小明觉得,功夫片要雅俗共赏,要有扎实的剧本、完整的架构,这些点点滴滴汇聚成的才是功夫电影。“我们只有拥有了这些东西,才能够培养新一代的功夫片影迷,教他们懂得中国功夫片里那种精气神。这种教育可不是说教式的,而是要用好看的电影来告诉他们。”

 

  在香港以往的功夫片中,演员们都身怀真功夫,几乎所有的镜头都需要演员们真实对打。在充斥特效的今天,徐小明依旧保持着这样的习惯。“我自己就是螳螂拳的第七代传人。我拍功夫片讲究七实三虚,有70%的比例是真功夫,只有30%才会做适当的夸张。同时,我的影片中,每个动作都经过推敲,要符合逻辑,我这一拳打出去,你那边的招式必须能招架。”

 

  忧虑:香港电影处于冰河期

 

  3年前,徐小明在接受采访时谈到香港电影已经处于冰河期。3年过去了,他觉得香港电影仍处在冰河期。“很多人都说香港电影在变好,但我看不到哪里在变。以前投资香港电影的人都没了,谁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以前看香港电影的观众也没了,都去看电视了。”

 

  香港电影一蹶不振,徐小明觉得原因在于缺乏有号召力的新一代演员。“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最红的港星,都红了二十多年了。现在大家动不动就说要当国际明星,我觉得大家别贪心,能在内地、香港、整个亚洲成为超级新星就不错了,你看以前的明星,都是从亚洲开始的,像成龙、元彪周润发张国荣梅艳芳这些人,在日本、韩国都红得不得了。但是现在没有这种人,一个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