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森:不想把曹操拍得太蠢

《赤壁》下集海报

  《赤壁》之后,吴宇森打算向张彻黑泽明等导演致敬。同时,作为华人导演中成功的一员,他希望可以扶持更多的年轻人

 

  “希望《赤壁》拍得国际化”

 

  记者:《赤壁(上)》的质疑还没有结束,《赤壁(下)》又引起了三国迷的不满,尤其是结尾,曹操败走华容道变成当场释放……你怎样看待这些争议?

 

  吴宇森:对我的电影有任何争议、评论我都乐意接受,还是要顾及观众的感受。但是我拍这部电影的目的是:希望把它拍得国际化——亚洲观众看起来还是他们熟悉的《三国》,而不了解这个故事的西方观众也接受这个电影,所以我在人物方面要做调整。我很不愿意完全根据《三国演义》去做,因为很多电影或者电视剧都已经拍过了。我看了很多参考书,发现“三国”中的很多人物都被扭曲了,我决定还原他们的真面目,比如周瑜,这个人物在历史上很潇洒很有气度,他从没有想过害诸葛亮,他对他只有欣赏。周瑜是一个很有人格魅力的统帅,同时也是非常浪漫的,这个人物比较接近我以往作品中的风格。

 

  记者:不担心失实么?

 

  吴宇森:真实与否的标准是什么?是根据《三国演义》,还是历史?《三国演义》大部分都是杜撰的,是根据《三国志》和一些野史编出来的。首先,我不同意《三国演义》里黄盖所谓的苦肉计,所以我不想把曹操描写得太蠢。在《三国演义》里,‘草船借箭’已经把曹操弄得很蠢了,如果黄盖利用苦肉计也能够骗到曹操的话,那曹操不是更蠢了吗?像一些专家说的,如果一个人被打了五大板就已经皮开肉绽,如果被打了50大板,他还能走动吗?他快死了。我还看了很多专家关于三国史料的分析,‘赤壁之战’的主导和功劳都归周瑜一人。诸葛亮当时只有27岁,他唯一的功劳就是去东吴说服联盟。另外,根本没有所谓的‘借东风’和‘草船借箭’,因为‘赤壁大战’那天刚好是冬至,冬至在江南一带是吹东南风的。但是在构思剧本的时候,又不可能完全不理会《三国演义》,所以我拍‘借东风’、‘草船借箭’。但我又很不愿意把电影拍得跟《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样,因为‘瑜亮’有心结了,诸葛亮为了气周瑜才想出‘草船借箭’,我觉得不够合理,于是把‘草船借箭’用在军事用途上,为了打乱敌人,为了消耗他们的资源,把它当作连环计中的一计,这样既有《三国演义》的原味,又有不一样的做法。至于‘火烧连环船’,历史的真实就在于此,有人说‘火烧连环船’根本没有发生过,是曹操自己把船烧掉的;还有的说,根本没有打过这场仗,曹操一看有瘟疫就跑了,写了一封信给孙权:若干年后我再跟你打过。

 

  记者:“赤壁之战”是一帮男人的博弈,而电影里小乔成了左右战争的人物,不少影评人觉得这种设置太轻浮。

 

吴宇森:这个戏另外的一个主题是团结精神。戏里每个人物都能发挥作用,甚至是女性角色也在这部戏中占主要位置。要打赢这场战争,需要群体的力量。小乔和孙尚香也能代表现代女性,既有传统美德,还有现代女性独立、个性、智慧和勇气。在我以前的电影里,女性角色都是花瓶,但我不想别人对《赤壁》中的女性也有这样的误解。有一些设计我希望突出她们的作用,小乔是反战的代表,爱好和平,所以设计她利用一杯茶征服敌人,另外一方面也利用她拖延曹操。她能够做到,我是有根据的,曹操跟小乔的家人很早就认识,她的家人也提拔过他,他们之间有一份感情。再说孙尚香,据《三国演义》描写,孙尚香是个男人婆,她喜欢武功,孙权为了控制刘备,把她嫁给刘备,我觉得这样的性格不够可爱,她平常打扮得像个男孩子,我想,为什么不发挥她的作用,让她潜伏到曹操阵营中探听情报,这样不是很好玩么?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