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革命没带来票房飙升 3D非电影票房灵药

《唐吉可德》打3D牌

 

  今年年初上映的《阿凡达》,在卷走13亿票房的同时,也让中国电影人和观众重新认识了“3D”这个词汇。《阿凡达》之后,“3D”电影就如同流感病毒一样在电影界飞速传播,国产片3D项目纷纷上马,进口片也在后期把2D转成3D,希望能赚取更多的票房。


  3D技术对一部影片的质量究竟有怎样的提升?对票房又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它会像彩色有声电影取代无声黑白片那样成为时代的趋势吗?这些都是3D技术带给电影人的谜题。或许答案正如香港导演彭浩翔所说,3D技术是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却并非票房灵药。


  3D热 潮流还是跟风


  3D技术并不是詹姆斯·卡梅隆的首创,但他执导的《阿凡达》却是将3D技术推上电影节高峰的那座云梯。该片如同台风一样席卷全球,不仅卷走了票房,还顺带播下了3D技术的火种。


  《阿凡达》之后,打着3D招牌的电影明显多了起来,用“雨后春笋”来形容并不为过。连好多好莱坞大腕都不能免俗。素有鬼才导演之称的蒂姆·波顿把3D技术运用到了《爱丽丝梦游仙境》中——虽然并不成功,其3D效果备受影迷诟病;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导演李安,也打算将新片《少年Pi的奇幻漂流》拍成3D,后来因为片方无法接受7000万美元的高额预算而搁浅。最新消息是李安可能放弃3D回归2D,专心做好内容。如果这两位只算是赶潮流,《诸神之战》就是真正恶俗的跟风。《诸神之战》原本是2D电影,后期硬转为3D,票价卖到100元,被观众怒斥为“只有字幕是3D”。


  不仅好莱坞热捧3D,国产电影也发起了“3D热”,并且“高烧不退”。据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康健民介绍,目前宣布开拍和即将上映的国产3D电影就超过10部,这还没有将一批跃跃欲试但尚未正式启动的项目计算在内。导演阿甘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却是对螃蟹宴最有热情的一位。他雄心勃勃地打造了全3D的《唐吉可德》,花了8个月的时间在英国完成后期制作,计划今年10月同观众见面。这部作品究竟是3D精品还是伪3D,上映后答案自会揭晓。此外,阿甘还将监制另一部IMAX3D电影《大闹天宫》,投资3亿元人民币,由甄子丹饰演孙悟空,近期将在湖南张家界开机。阿甘说:“我敢肯定,未来5年内中国所有电影院的所有放映厅都能放3D影片,3D影片将占据国产电影的50%。我以后只会拍3D的电影。”不甘落后的还有张纪中,这位以改编名著并赢得骂声而著称的电视剧导演宣布要拍摄耗资3亿美元的IMAX3D版《美猴王》电影三部曲。连有武侠片大师之称的徐克,也要在新片《龙门飞甲》中采用3D技术拍摄。是潮流也好,是跟风也罢,看来众导演对于3D的热情还会持续下去。


  票房冷 内容才是王道


  其实,早在《阿凡达》之前,国产3D电影就已经有了流行的苗头。2009年,至少有3部国产3D电影在影院公映,《乐火男孩》、《齐天大圣前传》和《麋鹿王》。其中,林华全执导的《乐火男孩》是第一部国产真人3D电影,主演阵容汇集了当年最火的“超女”、“快男”。本以为单凭“粉丝”的力量,这部片子也能轻松过千万,收回成本,可最终票房只有250万元,还被影迷封为“山寨3D”。《齐天大圣前传》和《麋鹿王》则分别是450万元和210万元,也惨淡得令人汗颜。


  不过,比起投机心昭然若揭的《苏乞儿》,这3部国产3D不论技术如何,起码还有一份原创的诚意在。在《阿凡达》下线前夕上映的《苏乞儿》,瞅准了《阿凡达》下片后空出来的3D市场份额,打出了“中国首部3D武打电影”的旗号,将14分钟武打片段制作成3D,分3处散落于110分钟的电影中。每逢3D画面将出现,银幕右上方就会出现图标,3D画面结束时,图标上会打叉。观众需要时刻留意图标变化,多次摘戴眼镜,相当折腾。加上片中的3D效果本身很粗糙,3D版的《苏乞儿》被影院和观众认定为“鸡肋”,一些影院的《苏乞儿》3D场次不得不改售2D场次的价格。北京新影联的副总高军表示,《苏乞儿》中加入3段3D画面的做法并不明智。首先,和《阿凡达》比,《苏乞儿》的3D效果差强人意;其次,短短14分钟3D片段并没有为影片增加看点。见多识广的观众已经趋于理智,他们会从多方面考量一部影片值不值得看,不会因为一个纯粹的3D噱头买单。《苏乞儿》的最终票房完败给同档期的《锦衣卫》,就是最佳的明证。


  越来越多的电影人意识到,3D只是给电影锦上添花的技术,而不是百试百灵的票房灵药。香港导演彭浩翔分析道:“大家看到的都是《阿凡达》的商业成功,但可能很少有人去想,即使《阿凡达》没有3D技术,同样是一部好看的电影,所以我觉得3D是救不了烂片的。技术提升确实能够改变电影人的创作构思,但是如果技术还没有运用到位,拍出山寨版的3D电影,既是对观众的不尊重,也是对3D产业以及从业者的伤害。因此,要很小心,想清楚,一步步来,保守一点。”


  硬件好 奈何好片不多


  2008年9月,国内引进的第一部商业3D影片《地心历险记》上映时,凭借80余块3D银幕创造出近7000万元票房。去年7月,3D版《冰川世纪3》上映时,我国3D银幕数量已经涨到300多块。此后半年多时间里,这一数字飞速增长,去年年底,国内3D银幕猛增至700块,为迎接今年1月4日上映的《阿凡达》,全国影院疯狂安装3D银幕,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就新添了300余块,不少影院的3D银幕占到50%以上。今年7月中旬在北京举行的“3D中国高峰会展”上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3D立体银幕数量已经超过1000块,占全球的1/7,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3D影片大多被进口的好莱坞大片所占据,国产3D电影的数量少得可怜。仅有的几部如《乐火男孩》等,票房也相当惨淡。上影集团的副总汪天云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自己修建的一条现代化高速公路上,跑的全是进口车。这恰能说明中国3D电影市场的现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影院的3D影厅在《阿凡达》下线之后就面临着片源不足的问题。以北京首都电影院为例,《阿凡达》上映时3D设备的利用率高达100%。《阿凡达》下线,《爱丽丝》、《驯龙记》等好莱坞3D大片接棒上映,利用率就降低到50%以下。国产3D片在该影院放映的场次则少之又少。影院经理于超告诉记者,由于3D影厅配备的都是既能放3D又能放2D的设备,在3D片源不足时,这些影厅就只能改放2D电影。


  《阿凡达》为后来者开拓了一个巨大的3D电影市场。目前,多部好莱坞3D大片虎视眈眈地排队等候引进,国产3D电影需要迎头赶上。不过,在“后阿凡达时代”,国产3D电影要想占据这块市场还需升级“软件”,需要电影人的智慧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