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与困境并存 探析中影上影的改革与发展

 

占据票房前10位的影片中有5部为中影集团出品,

第一位便是《建国大业》

 

  2009年,国有电影企业的改制已基本完成。站在新的起点上,国有电影企业在寻求着新的发展模式与规律。在当下,国有电影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首先要尊重市场规律。目前,国有电影企业的“航母”中影集团与国有电影企业的重镇上影集团已在积极酝酿上市,显示了国有电影企业向市场化迈进的重要举措。但不可否认的是,全球化背景下,在与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中,面对诸多遗留问题的困扰,国有电影企业的发展仍处于艰难的跋涉与探寻中。


  电影“航母”搏击市场的气势与力度
  ――兼顾多元价值的国有电影企业的改革深化与发展


  国有电影企业支撑着国内电影的票房,建构着重要的电影文化现象,开拓着国产电影的国际市场。


  电影“航母”的实力与困境


  实际上,国有电影企业从2002年开始进行转制、改革以来(中影集团公司1999年就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组建运营),即在探索面对市场谋求发展的措施与思路。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积累,中影集团、上影集团、长影集团等大型国有电影企业,以及宁夏电影集团、广西厂等小型国有电影企业,形成了各自的发展模式,让人看到了它们前进中的目标与活力。以这些企业为代表的国有电影企业,支撑着国内电影的票房,建构着重要的电影文化现象,开拓着国产电影的国际市场。中国电影的品质、品格,在很大程度上依然要靠国有电影企业来书写与确立。以2009年的影片情况为例,国有制片单位出品影片39部,占获得公映许可的国产片的10.5%;民营制片单位出品180部,占获得公映许可的国产片的51%。但是,占据票房前10位的影片中有5部为中影集团出品,分别是第一位《建国大业》、第二位《赤壁》、第六位《南京!南京!》、第九位《疯狂的赛车》、第十位《大内密探灵灵狗》。其中,《建国大业》刷新了当年中国市场票房纪录,创造了单片超过4亿元的不凡业绩。显然,国有电影企业是以影片的质量为自己赢得市场份额、社会效益与行业声誉。当然,这仅仅说明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从企业规模与基础而言,国有电影企业有一定的实力和基础。像国有电影企业的“航母”中影集团,在1999年2月成立时,由原中国电影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等8家单位组成,是以影视产业为依托、多种产业综合发展的大型电影集团,总资产28亿元。再比如,长影集团的前身长春电影制片厂被誉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是中国三大电影基地之一;广西电影制片厂则因出品过《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等影片,成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发源地。尽管国有电影企业具有一定的电影文化与经济基础,但在改制前都不同程度上陷入了困境,面对市场与进一步的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包袱”。比如,机构重组改制后部分职工的退养问题;如何发掘具有竞争力的资源,有效恢复主业生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影片制作如何走市场化道路;如何发挥传统的特色,寻找新的突破点;等等。面对新的形势,国有电影企业都在寻找与确立自己新的生存路径,规划新的蓝图。


  各个国有电影企业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和特点,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原有优势或特点的基础上,重新定位自己的方向,制定了发展的新思路。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