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众位电影人:香港电影的新势力在哪里?


本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提名候选人

  在今年金像奖特刊的卷首,本届主席陈嘉上写道,“这一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破了港片的票房纪录。这一年,《让子弹飞》创出了国片的票房新数字。这一年,《桃姐》在海外屡获殊荣。然而,华语片尤其港片投资的成败比率还远未能令人满意。我们必须在坚持过去的一些优良传统的信念下,努力寻找新思维新方向,这也就是今年我们金像奖的主题。今晚不单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晚上,也应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晚上。”


  而其中最值得思考的,莫过于本届金像奖的主题为“年轻新势力”,但除去两个带有“新人”标签的奖项,几乎所有大奖都颁到了“老人”的手里:许鞍华65岁、刘德华51岁、叶德娴65岁、卢海鹏71岁、苏杏璇60岁。让人不禁想知道,新势力到底在哪里?而老面孔们,由于这两年合拍片在内地市场的信任度降低,他们又该何去何从?南都记者就此采访了出席本届金像奖的陈嘉上、许鞍华、庄文强、洪金宝、曾江、台湾造星教母柴智屏等人,请他们聊聊自己的思考。


  台前


  新演员也能创造大收获


  “你看‘桃姐’60多岁就知道了啊!”曾志伟前晚在后台采访区一听到“断层”这两个字就眉头一皱,女儿曾宝仪担心他又要长篇大论,赶紧把他拉走。常常让人皱眉的还有“新黄不接”、“后继无人”等字眼。虽然这个话题年年都谈,但年年不见起色,并在今年达到最高峰,不仅在大奖上难以斩获,新人奖也无惊喜可言。文隽在为南都撰写的得奖预测中直指:“今年最叫人下不了手投票的是最佳新导演和最佳新演员两项。因为作品和新人们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


  障碍 “老板不停告诉你‘他没有票房’”


  那么为何这几年影片的产量不断增加,新演员的机会却好似不见上涨?他们入大众法眼也越来越难?最关键的原因是投资方。陈嘉上表示,“起用新演员,最大的障碍在于市场跟老板。老板不停告诉你‘他没有票房’。老板都希望计算好,摆在一起,然后就可以保证票房。你知道每次我要用一个新人,要花多少精力说服老板?什么都做过,也试过发脾气拍桌子离开。”


  不仅文戏,武打也是如此,圈内公认的“大哥大”洪金宝亦无可奈何:“以前拍片,我的班底都是洪家班或者新演员,我有胆子去捧。但香港现在的武打片根本就没有,你在内地拍,有什么人能花一亿去捧一个新人?现在都是看明星,顶多先请明星做主角,新人做配角,出来了以后才会有机会去表现他。以前比较容易,以前我说了算,现在我说了不算。”


  眼下大投资的电影类型一般是古装动作喜或现代的双雄、三主角的设置,这种重头的角色对新演员来说也几乎不可能。以近几年偏爱用新人的张艺谋为例,庄文强指出,“如果故事像《金陵十三钗》,需要一帮这样的人,但《满城尽戴黄金甲》就不可能找新人拍,因为观众看的时候要信服,新人镇不住的。”


  庄文强直言,他拍《飞砂风中转》也用过一些新面孔。但《窃听风云》系列这样的影片,“对演技有一定要求,而且我们希望拍得快一点,可能没有时间去调教新演员。如果我们有机会做一些故事,以一两个人为主,比如《新不了情》,就可以用一个演技好的演员带一个新人,像当时的袁咏仪那样,我们才有把握去做。”


  机会 《那些年》用新演员也有大收获


  然而,去年两部戏的横空出世让大多数香港导演看到了起用新演员的可能和希望,其一是在香港创下票房奇迹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其二是内地大卖的小清新之作《失恋33天》。陈嘉上说,“我们过去最大的困境在于,长期都只重视明星。电影界里不停地重复一些成功的搭配、成功的演员,从来不敢用新人。而《那些年》完全是我们没有见过的(案例),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平衡。”


  不仅如此,这两部戏的成功,在大片损失惨重的当下,也从某种程度上扭转了一些投资方对新人的偏见。他们发现原来低成本、纯新人阵容也可以有大收获。所以有段时间,不少导演都在多个不同场合被投资人问道:你觉得你能拍一部《那些年》出来吗?陈嘉上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兆头。


  努力 “我们每次都会到电视台找人”


  那么如果导演们想找新人的话,除了那些散发着炒作气息的海选,他们会把目光对准哪里呢?答案是———电视台。那里可能会成为电影新势力的主要输出地。《失恋33天》的两位主角文章和白百何此前都是以电视剧拍摄为主的新人,陈嘉上《画壁》里的邓超和孙俪也是来自电视。庄文强曾经试着联系内地演员李光洁和邓超合作,因为档期不合才只好作罢。


  “我们每一次都会在电视台里面找人。但现在有个难处是,他们如果在电视台发展,刚有剧集做出来,他们就会被电视台绑住,24小时工作,根本不可能出来拍。”庄文强如此透露。台湾造星界教母级的人物柴智屏前晚带《那些年》剧组到香港领奖。聊起台湾新人比内地、香港更容易捧红的话题,她也表示,台湾最重要的优势就是媒体很多,“台湾光电视台就有几十上百个,所以它的节目需求肯定比较多。加上各个电视台不停制作偶像剧,就需要大量新人。”《那些年》的女主角陈妍希以前就演过一些偶像剧。


  忠告 “不管剧本怎样,你就演吧”


  而新演员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地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不管是怎样的剧本、戏份多还是少,你就演吧。梁朝伟、刘德华、刘青云,他们今天的成就都是这样演回来的。还有一个更离谱的叫黄秋生,他什么都演,从中磨练自己,演完了会看到自己有什么优点缺点。”庄文强打了个比方,“就跟我们拍戏一样,永远不知道哪一部会成功,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一直拍。当然,宣传的时候会说一些很装逼的话,我的戏有多好。我不知道其他人怎样,我自己每一次看都能看到很多缺点,看完就改进。”


  至于已经小有苗头的新人,柴智屏的建议则是请公司尽量不要给他接“不能胜任、或者很难掌控的角色”,同时“找一个可以信任的团队”。以已经凭《那些年》大热的柯震东为例,他目前已经演完三部戏都是青春偶像型的角色,也比较贴近他的性格和特质,“我们希望他可以扎扎实实把演技练好。”


  幕后


  新导演请学习别人的拼劲


  “青黄不接”,除了台前,也包括幕后,比如导演。陈嘉上以前在徐克他们面前是小弟,一个转眼也成“前辈”了,但他之后的小弟却没有跟上。在他看来,“在香港,谁都可以拍电影,所以香港的年轻人没有借口说没机会。尽管我们市场比较小,可是创作的机会很多。”

 
  鼓励 “希望看到台湾年轻人的拼劲”


  陈嘉上特别提到了台湾青年导演钱人豪,他要拍丧尸片拿不到政府辅导金,就在网上筹了300万台币,约合60万人民币,“我也是其中一位给他钱的人。我去台湾看他,看到成果后非常开心,非常接近专业水准。他现在已经到处领奖了。这就是年轻人,我多希望香港的年轻人能学他。”而在香港本土,“我觉得对年轻人来说,彭浩翔是个很好的示范,麦曦茵也在努力做。最近,我觉得周显扬也不错,尽管他的戏太像好莱坞商业电影,可是无所谓。”


  经验 “首先要拍一个你很爱的故事”


  许鞍华为金像奖特刊分享经验时提到:“很多人以为我拍《天水围》、《桃姐》这类电影,就等于我坚持拍本土电影,其实不然。我只是以我自己对主题的兴趣先行。”陈嘉上也一再强调导演应该首先“拍一个你自己很爱的故事”。


  至于很多导演抱怨的限制,许鞍华表示:“做导演最要坚持的,是怎样去拍一部好电影,不可以因资源或时间所限而得过且过。”庄文强也道出了相近的观点,“大导演会让100分的剧本变成150分,而我们这些小导演要很小心去保护这100分。”


  新出路


  内地不需要合拍片?


  一批资深香港电影人近年在内地观众心目中的信任度降低,其创作该何去何从也颇令人紧张。陈嘉上担心地称:“我很怀疑合拍片还能撑多久,因为内地确实越来越不需要合拍片了,内地电影市场越来越成熟,内地的演员越来越多,不需要香港的演员也能产生很好的票房。”


  香港电影除了坚持本土特色做一些纯粹的港片和“合拍”一些空洞无味的大片,是否还有第三条路?文隽认为“只需要坚持在最好的年代时行之有效的方法,去拍摄起码能打动自己、说服自己的作品,那就是体现香港电影特质的最佳途径。”这一观点获得不少赞同。洪金宝就提出,“我们拍的其实就是娱乐片,照以前的方法来拍就可以了。”


  众议院


  詹瑞文为《让子弹飞》沮丧,众粉丝替刘青云不值


  ·詹瑞文:姜文+《让子弹飞》是我在2011年看过最厉害、精彩和牛逼的电影,在昨晚的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中,什么奖也拿不到,令我感到极大的沮丧。沮丧是“标准”在哪???如果奖项只是种商业和政治的游戏,那香港在玩什么?


  ·他回精神病院了(导演高群书):凡奖,都是小圈子奖。无一例外。


  ·超时空之吻:刘青云没有输给刘德华,他只是输给了《桃姐》


  ·黄飞珏:“子弹”在金像上一无所获是不公平的。刘德华三度称帝与他的实际表演艺术水准不相符。


  ·崔汀:《桃姐》金像奖胜利是香港电影的胜利,可惜了姜文的《让子弹飞》,内地没有一个合适的奖项来肯定这样的影片。


  ·列孚:本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桃姐》大胜,囊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女主角五个主要大奖,实在是香港业界对该片的偏爱了,个人投票时是只有最佳女主角一项。不过,《桃姐》的大胜,对香港电影也是一次鼓劲。最喜欢黄秋生充满幽默感的发言,呵呵!加油,香港电影!


  ·大旗虎皮:我相信香港金像奖会给《龙门飞甲》一种肯定。许多人拿《龙门飞甲》比20年前的《新龙门客栈》,可能再过20年,2031年,人们回顾这个时期的武侠片时,会认为《龙门飞甲》是这个时期最好的武侠片。武侠片,不仅是一种类型,它也是一门消失中的手艺,一个特殊行当,今天最懂这门手艺的导演,惟有徐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