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最吸引人的并非3D 灾难CG特效场面加分


《2012》3D版中国海报

 

  3年前,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的《2012》在中国内地狂收4.7亿元票房,11月20日其3D版上映后仍吸引了观众的注意,排片量居全国第一。前晚,本报广娱大本营与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合作邀请50名读者观影《2012》,有读者观影后认为,立体效果相比原生3D还是差一点,影片最吸引人的并不是3D,灾难CG特效场面更能得分,剧情中人性的美好与坚强也成为打动人的因素。


  排片压《寒战》首日票房1890万元


  由于《2012》之前在中国上映时口碑不错,经3D转制后,该片获得了“佳作续集”般的待遇。


  11月20日,《2012》3D版公映首日,北京四分之一的影厅在放映此片。而在广州,则近三分之一。有院线人士表示,《2012》3D版可能不能重演4月份《泰坦尼克号》重映票房近10亿那样的奇迹,但排片上能看出业内对该片票房的信心。有数据显示,20日全国电影可统计票房3060万元,《2012》3D首日票房1890万元,《寒战》655万元,《无敌破坏王》110万元,其他影片单日均未过百万。从地域分布看,广东仍是第一票仓,浙江、江苏、北京、四川分列2至5位。


  3D争议:人物对话时效果一般 灾难场面效果不错


  《2012》的转制重映曾引发争议,出品方美国哥伦比亚影片公司中国代表张苗也曾否认该片是“简单地由2D转3D”:“当年导演罗兰·艾默里奇在拍摄《2012》时,就有大量镜头和场景均是为3D拍摄而特别设定的,此次重新使用前期3D拍摄的大量素材进行制作合成。”


  有本报读者观影后认为,影片立体效果比《画皮Ⅱ》好不少,与《泰坦尼克号》差不多,但比不上《阿凡达》等原生3D影片,更不能与《冰川时代》在3D制作上具有天然优势的动画相比。


  读者胡世坚表示,影片3D效果比自己想象中的好一些,但相比原生3D还是差一点,男主角杰克逊带领家人飞离加州,飞机穿越如扑克牌搬倒塌的大厦的场面最震撼。


  读者欧志聪在读大学时曾看过2D版《2012》,对于这次转制3D的效果,他认为,非灾难场面譬如人物对话时立体效果一般,灾难场面立体效果不错,男主角杰克逊带家人飙车、开飞机逃离加州的场面最有纵深感。另外,在大船下水一幕,海水冲向银幕的镜头效果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本报读者反馈:对“加州沉入大海”印象最深


  3D版《2012》吸取了《天地大冲撞》《海神号》《后天》的桥段,加利福尼亚沉入大海、肯尼迪号航空母舰撞毁白宫、黄石公园火山爆发、海水漫过喜马拉雅山等几个大场面非常震撼。


  时隔3年,片中特效部分仍让不少读者叹为观止。接受记者采访的大多数读者表示,历数片中多处灾难场面,他们对男主角带领家人逃离加州,目睹洛杉矶沉入大海一幕印象最深,公路开裂、交通瘫痪、桥梁建筑被撕毁等镜头,让女观众吓到起鸡皮疙瘩。


  读者欧志聪表示,自己印象最深的灾难场面是航空母舰撞毁白宫一幕:“这个场面不少镜头用第一人称视角拍摄,观众从美国总统的眼睛中看出去,航空母舰从上至下压下来,感觉就像自己被砸到了一样。”


  人性美好与坚强更动人


  《2012》的故事主线放在了一家普通人的命运上。约翰·库萨克扮演的男主角杰克逊曾是一个失败的作家,他写的书只卖出了500本,却因为没时间陪家人弄得妻离子散。一次偶然机会,他得知了世界将要毁灭的消息,又从俄罗斯富豪处知道中国制造了可以逃过灾难的大船。为了拯救家人,他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旅程。


  一位黄姓读者表示,相比《后天》,《2012》在剧情上逃离不了灾难片的俗套,在男主角杰克逊与子女的感情处理上不如《后天》更自然,但作为一部大场面的灾难片还算不难看。片中关于“谁应该上方舟”的讨论流露出来的同情心和人性美好,也能打动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


  “伦敦奥运会取消”意外成笑点


  影片中,巴西里约热内卢山崩地裂、日本沉没也一一纳入镜头。但是,片中电视画面中的“伦敦奥运会因灾难而取消”,却因为时间的关系而意外地让观众笑出了声。影片在2009年上映时,只不过把这个点当做对未来灾难的假想,但在2012年的观众眼里,这句台词却意外地成为笑点。片中逃难的两家人一度乘搭安东诺夫500大型军用运输机,飞机体形之庞大引发孩子们的惊叹,也让俄罗斯百万富翁十分得意,一句“俄罗斯产的”的台词成为连场灾难场面间隙难得的笑点。“逃难者上了宾利轿车却打不着火,俄罗斯富翁一句‘引擎,启动’最好笑了。”读者胡先生表示。


  片中不少中国元素令人感觉亲切,比如拯救人类的方舟计划就在中国进行,华裔演员黄经汉扮演片中中方藏族造船工人,华裔女演员卢燕扮演了一个藏族老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