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电影”成华语电影新势力 业内需谨慎

 
《小时代》号称“为粉丝定制”

 

  去年还让内地影人闻之色变的“好莱虎”,今年上半年就大显颓势——进口片39.3亿元的总票房,比2012年同期重挫了24%。而国产片却拿下了2013年上半年总票房108.1亿元中的68.8亿元,占据了半壁江山还多。记者发现,国产高票房片中,“粉丝电影”成为一股新势力。

 

  由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上映11天便已收获4.2亿元票房,《富春山居图》凭借刘德华和林志玲的号召力也轻松获得2.9亿元票房,《致青春》《101次求婚》《分手合约》等片均凭借“明星效应”赚得盆满钵满。7月11日,由周杰伦执导的《天台爱情》在全国公映,该片也是一部受粉丝力捧的电影。

 

粉丝成票房主力军

 

  “粉丝电影”,顾名思义,就是主打粉丝群体,把偶像明星当成票房保障的新类型片。对于人气明星来说,接拍粉丝电影一开始就会带来收益,比如丰厚的出场费、赢得更多的人气等,但如果只靠名气“吃老本”,最终只能砸了口碑,粉丝流失。

 

  2011年有“粉丝电影元年”之称,当年上映的《孤岛惊魂》是粉丝电影的代表作,这部电影投资不足400万元,却收获9000多万元的票房,不得不说是杨幂的功劳。负责《孤岛惊魂》宣传发行的美亚娱乐宣传总监谢炀告诉记者,“是杨幂粉丝引起的‘蝴蝶效应’使影片票房越来越高”。同年上映的《大武生》也是主打韩庚的人气,韩庚所到之处,粉丝造势十分轰动。

 

  其实,早在2007年上映的周杰伦的导演处女作《不能说的秘密》就已经有粉丝包场看片,最终凭借周杰伦的人气,该片取得了7000万元的票房。

 

  一负责宣传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一部由Angelababy主演的电影即将上映前,宣传方私下联系到了她的粉丝会会长,召集了粉丝约50人,让他们在网络和首映会上配合宣传攻势,“粉丝不仅为影片营造了好口碑,而且大概贡献了电影票房的50%之多”。

 

粉丝电影大多口碑不佳

 

  今年以来,“粉丝电影”越来越炙手可热。以《小时代》为例,这部号称“为粉丝定制”的电影投资2000多万元,上映11天后轻松获得4.2亿元票房,但在豆瓣等专业网站上的评分只有4.9分,在微博上受尽“吐槽”。

 

  耗资巨大的《富春山居图》也是一部“粉丝电影”,这部在豆瓣上评分只有2.9分的电影被网友嘲讽为“风景介绍片”,不少网友是冲着“女神”林志玲的激情戏和刘德华的激斗场面去的。偶像的英姿飘过后,剧情基本上都是“浮云”。尽管刘德华后来为接拍这部片对观众进行了道歉,但该片仍获得了2.9亿元的票房。今年上映的《101次求婚》也是一部成功运作的“粉丝电影”,林志玲黄渤的光环为电影带来了约2亿的票房。

 

  明星也不全是电影的“金饭碗”,“粉丝电影”也会遭遇“滑铁卢”。近两年上映的甄子丹柯震东陈妍希主演的《在一起》票房平平,柯震东、郭书瑶主演的《大灰狼和小绵羊的爱情》票房也一般。

 

拿明星当噱头伤害了电影本身

 

  “粉丝电影”并非中国特色,外国早有这样的范例。从《哈利·波特》系列、《暮光之城》系列到《变形金刚》等,粉丝的力量甚至可以“绑架”电影,有的创作者甚至根据粉丝的心理进行电影创作。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藩认为,“粉丝电影”是电影产业发展的正常现象。但一些希望通过明星效应吸引观众眼球的大片已经出现了票房惨淡的现象,这应该引起业内人士的反思。曾一手捧红过张曼玉钟楚红吴彦祖等明星的制片人苏志鸿认为,一部好的电影单靠粉丝并不现实,也不长久。如果只是拿明星做噱头引诱粉丝买单,这不仅伤害了电影本身,对明星也是一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