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带你游历老北京 引言



      时光网特稿 20年前一部《阳光灿烂的日子》定格了“大院子弟”的时代群像,20年后一部《老炮儿》雕琢了“胡同少年”们夕阳西下的日子。作为“大院文化”的继承者,马小军们长大了,变老了,有的已到了老炮儿的岁数,曾经在胡同茬架的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了?《老炮儿》可以给您个交代。“胡同串子”没有“大院子弟”风光显赫,但共同经历过那段荒唐岁月。现如今,宣武没了,归了西城,后海尚在,成了酒吧一条街,冯唐说“现在的北京是个伟大的混搭,东城像民国,西城像苏联,崇文像香港新界,朝阳像火星暗面”。光阴如梭,他们的内心依旧是此间的少年?还是已被逼仄的时代干掉,被柴米油盐榨干,变成了老老实实的胡同趴窝者?


      事实是,时代不断升级改版,匆忙得没时间关怀老用户的用户体验,他们不愿或无力升级,可不升级有些事儿他们还真就没了“权限”,面对这座飞速发展的城市,他们各种跟不上,只能蜷居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变成了孤独的“只读者”——他们想不通为什么自己家门口的地界儿被生生地叫成了意大利农场、格拉斯小镇,而纽约第五大道却并不以豆各庄冠名。英雄迟暮,壮心不已,“当你的女友已改名为玛丽,你又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直到浮华年月的夏季骑士们挺不过这个凛冬时,他们知道,是时候自己出场了。


      对北方观众尤其是北京观众来说,看《老炮儿》有一种搔到骨缝痒处的畅快感,管虎和冯小刚等主创用京味儿十足的对白、场景,把老北京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原汁原味地趁热给您端了上来,里面凝聚着老炮儿们“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或许不够丝滑Q弹,但够醇,够酽,他们干了,您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