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成本电影凭什么大卖 听张一白现身说法

从《杜拉拉升职记》到《将爱情进行到底》,张一白以监制和导演的身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之内连续操作两部投资额不到两千万的国产影片票房过亿,在“大片为王”的中国电影市场中为中小成本电影杀出一条血路。成功晋升中国导演“亿元俱乐部”,张一白现身说法解析赚钱秘诀,要赚钱?请教一白张!

秘诀1 名气大+话题足

2008年,张一白在朋友家中做客时,无意中翻了翻《杜拉拉升职记》这本畅销小说,随后竟然一下子把它看完了。一个月后,张一白、徐静蕾团队买下了电影版权,1500万的投资,票房超过一亿。将卖得火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就一定成功?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张一白说:“就像我们读书时抄作业一样,抄得开心,考试就完蛋。”

2008年,张一白监制的电影《双食记》就是改编自专栏女作家殳俏的小说,小试牛刀可效果并不理想。“不是说小说卖得好,看的人多,我们就去改编成电影。更重要的是这个作品是不是和时下年轻人中的流行趋势吻合,是否具有话题性,有没有整合营销的可能性。去年职场火,我们就卖‘职场、时尚、爱情’,把全球500强企业的高管都找来联合编剧,今年吹怀旧风,我们就推‘找初恋’,70后、80后都趋之若鹜。”

秘诀2 好资源+懂营销

张一白坦言,中国电影仍处在大片为王的时代,但能拍大片的毕竟只有少数人,大多数导演还挣扎在几百万的戏里,而他的目标就是用最少的钱拍出最好的效果。

如何用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效果?张一白说:“靠的就是资源整合和专业营销。”《将爱》中,张一白把平时玩在一起的朋友通过各种方式塞进电影里,买李亚鹏送王菲,顺便搭上了和王菲一个经纪人的陈奕迅,有多少人在电脑播放器里循环播放《等你爱我》和《因为爱你》,就有多少人义无反顾地踏进影院。加上赵薇、宁浩、和京城娱乐圈最神秘团体“六一班”的倾力加盟,都是搭上了张一白自己的人脉资源,被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不具可复制性。“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原封不动的拷贝,我相信每个导演都有自己能够调动的资源。比如说同样是低成本电影,《人在囧途》搭上了春运的话题,不也是卖得很好吗?关键就是导演有没有把电影看做是产品来做,会不会整合资源。”

秘诀3 好档期+真运气

《将爱》2月12日上片,成为情人节情侣观影的首选,不少人把《将爱》的大卖归功于成功的档期营销。张一白觉得理所当然:“档期好也不丢人,无数部电影精心盘算后还是不卖,我们前有《青蜂侠》后有《致命伴侣》,也不是完全没有对手。”至于如何选择好档期,张一白说:“任何之前成功的档期营销都没有参考性,如若真有战略,先占档期,喊得早,喊得响!我们开机第一天就定下了情人节上映,可能因为这样,别的电影都看形势不对都撤了。”

如今通过《杜拉拉》和《将爱》大打翻身仗,张一白底气十足,对于自己前几部票房不那么理想的电影,张一白豪气地表示:“有些电影看上去票房是过亿了,投资却达5000万,那有什么意思?我不敢说我的电影能赚多少,但我可以说,现在还有人愿意投资给我拍电影,证明我拍的电影从来就没亏过。”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