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革命历史话剧《解放,解放!》

2015年11月4日 ,大型革命历史话剧《解放,解放!》在 凤凰谷大剧院 精彩上演。

基本信息

2015.11.04

凤凰谷大剧院

以演出现场为准

以场馆规定为准

演出详情

演出介绍

对于西藏舞台艺术一直以来人们更多的了解更多的局限在歌舞和藏戏,前者因为"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便能唱歌"的名气,而后者则是传承数百年的文化遗产。提起西藏话剧总是容易被忽略。这种固执并错误的感观一直到观看完大型革命历史题材话剧《解放,解放!》才得以彻底改变。事后了解,西藏自治区话剧团历时三年打造此剧,曾作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的献礼剧目进行演出,后又经反复修改提高,成功晋级2011年国家舞台精品工程重点扶持项目。

大型革命历史话剧《解放,解放!》

该剧取材于1950年毛泽东主席决定:"以西南局和第二野战军为主,在西北局和第一野战军的配合下,解放并经营西藏。"的历史事件, 1950年3月4日,十八军在四川乐山举行了进军西藏誓师大会:"驱逐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分裂主义势力出西藏,把五星红旗插上世界屋脊,把光明和幸福带进西藏!"这一在西藏近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革命历史事件开启了它的序幕,但是这部话剧没有选取那些大家所熟悉名字和故事,而是把视角集中在某部后卫连(收容队)的身上,这支队伍在行军过程中完成着搜救伤员和掉队同志、走失牦牛骡马并追赶大部队进军拉萨的任务。不同于传统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磅渤,作品用一群普通人的视角再现了那一场风雪千里的传奇进军。没有伟人领袖指点江山的霸气、没有我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万丈豪情,这支队伍里,有参加过红军长征的老战士,有只想"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因犯错误而被降职为炊事员的先锋团副团长,有因为丢失自己管理的牦牛而自尊全失的饲养员,有生活在国民党军官父亲阴影下的女医生,有身怀六甲却紧裹腹部参加进军的女战士,有一心想杀回拉萨报仇雪恨的汉藏混血翻译,有一心想参加抗美援朝怀揣英雄梦想的小战士,有性格开朗内心隐藏着巨大悲怆的随军记者。这每一个人的形象塑造的有血有肉,鲜活和真实。该剧完整而忠实的再现了那个时代的波澜壮阔,复杂多变的政治历史环境和苛刻严酷物资匮乏茫茫高原的悲壮进军。剧中一句"没有西藏,不成中国"的台词掷地有声的诠释着中国军人骨子里的信仰和抵抗侵略、保卫国家、守护人民的勇气。剧中的每一人的逝去,我都不禁泪流满面并肃然起敬,还有什么比用生命重量守护的职责更重要,还有什么比这些平凡而坚韧的精神更可贵。永不消磨的战斗意志、永不停止的前进脚步、永不放弃的革命信仰、正无声诠释着当年那支部队的军魂。

大型革命历史话剧《解放,解放!》

该剧为了更好的表现主题,还与上海话剧中心强强联合,特别是现代化灯光、舞美的应用,在有限的空间里拓展着人们的想象空间,强化其艺术的感染力,无处不体现着该剧全体演职人员的用心。

几天前路过原八一农场,依稀记得当年十八军政委谭冠三将军的墓仍矗立在某一角落,当年那句"西藏未平,何以家为"似乎仍回响于山脊之中。而今天,我更加真诚的希望这部话剧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让我们一同重新感受那个时代,感受那些让人灵魂得以净化的故事,以此让我们珍惜今天的西藏。珍惜今天的生活!

大型革命历史话剧《解放,解放!》

历史背景、题材和剧情简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在西藏,美英等西方帝国主义特务机构活动频繁,加紧扶持当地反动武装势力,"西藏独立"之闹剧愈演愈烈,形势万分危急。同年12月,毛泽东在出访苏联的专列上,急电中央,提出要尽早进军西藏。根据毛主席指示,中共中央决定采取军事进攻与政治统战工作同时进行的方针,提出"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的政治口号。时任西南局负责人的邓小平和刘伯承将此重任交给了当时驻扎在四川的第二野战军第18军。1950年3月29日,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三率领3万大军,在第14军一部和西北军区骑兵部队配合下,兵分两路,进军西藏。

话剧《解放!解放!》的主人公们来自一支十八军某部后卫连(收容队)。 "收容"二字诠释了这支小部队的复杂与特殊,他们在进军西藏途中完成着收容伤员和掉队同志,搜救走失牦牛骡马等特殊任务,他们一直在追赶着大部队,一次又一次地告别死亡,最终走到了拉萨。在这支非战斗性部队中,有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有投身革命的城市青年,有因犯错误而被降职为炊事员的原豫皖苏战斗部队先锋团的副团长,有因为丢了自己管理的牦牛而精神失常的饲养员,有为了参加进军西藏而将自己身怀六甲的腹部紧紧缠裹的普通女兵,有一直生活在国民党军官父亲阴影下的部队女医生,有一心想参加抗美援朝怀揣英雄梦的小战士,有因为"驱汉事件"回到内地、一心想回到拉萨寻找母亲的汉藏混血翻译,有性格开朗但内隐怆痛的随军记者,还有文艺兵和众多来自五湖四海、经历各异的普通战士、伤员等等……。

这支部队一路忍耐着高山缺氧的痛苦,在严酷苛刻的自然环境中,利用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拼死翻过了雀儿山、昆仑山等5000米以上的雪山十六座,渡过了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大小河流数十条,爬过了怪石嶙峋的石头山谷,穿过了满是沼泽和蚂蝗的原始森林,总行程近两千公里。他们经历了来自队伍内部的不同思想观念的激烈斗争,遇到了与藏区风俗之间的文化差异的碰撞,每一名普通士兵都肩负着团结西藏各阶层人民,最大限度地争取朋友和孤立敌人的国家的统战使命。全剧交织着战士们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丰富而独特情感经历和崇高伟大的精神追求,渲染着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和西藏各族人民团结一致"驱逐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分裂主义势力出西藏,把五星红旗插上世界屋脊,把光明和幸福带进西藏"的伟大的爱国主义主题。

大型革命历史话剧《解放,解放!》

思想性和艺术价值:

"2012年,辛亥革命,一百零一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一周年;西藏和平解放,六十一周年。--推翻封建统治,保卫国土完整,民主,改革,解放!

2012年,西藏,拉萨,西藏自治区话剧团。话剧《解放,解放!》,顶礼重现六十一年前的那次令国人永志铭记的卓绝进军!

大型革命历史话剧《解放,解放!》

十八军留给我们的,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仰仗这种精神,我们保卫了国家领土完整,我们实现了祖国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我们在西藏修起了公路和铁路,我们和藏族人民一起努力建设着现代化的新西藏。

"老西藏精神"是一面活生生的理想主义的旗帜。理想主义的年代是充满激情的年代。我们今天生活的时代,需要理性,也需要激情,愿理想的旗帜在理性的天空高高飘扬!

解放,不仅仅是政权的建立,更是中华民族社会制度的变革!

解放,不仅仅是国土的完整,更是中华民族复兴信念的重铸!

解放,不仅仅是驻军的威武,更是中华民族团结精神的高扬!

爱国,不是一种情绪上的表达,而是一段又一段真实的故事;

爱国,不是一种对他人的诉求,而是每个国人发自内心深处的自省;

爱国,不是一句假大空的口号,它是用先烈们的血肉筑起的长城,更是用我们的血肉不断筑起的新的长城!"-------------------

"……年轻人,愿我们曾经年轻过的脉搏继续在你们年轻的胸膛里跳动!……祖国的明天就拜托你们了!保卫国家领土完整的重任就交付给你们了!……请你们接受六十一年前一个老兵的敬礼吧!"

--引自剧中已近暮年的老战士罗长天的结束语

"《解放!解放!》以小见大,以点带面,通过一支小小的收容队,在观众脑海中展现了史诗一般宏大的画面,令人们彷佛看到了六十一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时的浩浩三万大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身影。

该剧以现实主义写实手法为基础,现代化舞台表现手法包括前沿科技的融入,使这段"陈旧"的故事变得现实起来,生动起来;

真感情是最朴实最基本的表演元素,受现代文化思潮影响,满台花哨靓丽和华而不实,门派诸多的明星演技,使戏剧的催人泪下,发人深省的感人的本质力量渐行渐远,越发变得久违起来。西藏的话剧演员们基本功扎实,台词很过关,普通话很地道,不仅主演严肃认真,满台演员没有一个不严肃,不认真。这种难得的、朴实无华的真情和激情变成了一种整体优势;

西藏话剧团是西藏自治区民族文化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多年前就以一部《文成公主》、一部《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北京引起轰动,如今看到这么多新人在舞台上展示风姿,真令人为西藏话剧后继有人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当年周恩来总理说的,你们是话剧的种子,要在高原上生根、开花、结果,这一期望变成了今天的现实。这台戏不仅代表西藏的今天,还代表着西藏的昨天,甚至通过这台戏,我们还可以预想并看到西藏话剧的美好的未来。"

--引自戏剧界业内专家的评语

董司长意见建议整理(现任副部长)

关于表扬及期望:

没想到西藏话剧团所有的藏族演员普通讲得这么好,语言过关,非常好!通过戏剧方式缅怀革命先烈,使我想起61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和平解放西藏。通过你们充满感情、富有激情的表演,在舞台上再现了当年的历史,以小见大,以一个收容队的侧面给我们展现出了史诗般的画面,使我们再次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的缩影。你们富有激情的表演不仅生动感人,催人泪下,并且用你们的表演在舞台上奏响了一曲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的颂歌;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英雄主义的赞歌。看了以后让人激动不已,有几个段落让人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催人泪下,比如:我们所有的解放军给农奴下跪、战友牺牲以及结尾处的那段话,都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共鸣和热烈的掌声,这种掌声是情不自禁、发自内心的。我要代表文化部艺术司对《解放!解放!》这部话剧所有的演职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你们为创作这部戏付出的心血表示衷心的感谢!

西藏话剧团是西藏自治区民族文化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多年前就以一部《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北京引起轰动,如今看到这么多的新人在舞台上展示风姿,令人为西藏话剧后继有人由衷地高兴。这次进京,希望大家把几十年来积累的艺术经验通过这台话剧精彩地呈现,把我们西藏自治区民族文化的发展通过这台戏体现出来。这台戏不仅代表西藏的今天,还代表着西藏的昨天甚至通过这台戏我们可以预想并看到西藏的未来,这是我的期待。

这台戏值得充分肯定,有几点印象很深:

1、 满台演员充满感情、充满激情,从开场到结尾,这种状态特别吸引人。这是舞台上看到的久违的东西也是最为基本的东西,即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近来由于多种文化的冲击,好多的舞台艺术表演把这个最朴实最基本的东西忽略了,看得满台花哨、满台亮丽,但就是不感人、不能催人泪下、不能发人深省。而你们的表演不论主演、群众都非常严肃、认真,你们难得的真情、激情是最大的优点,应该保持!

2、 台词很过关、很地道、富有话剧的魅力,没有辜负当年总理的期望,不仅开了花、结了果,还是丰收的果实。可喜可贺。

3、 不陈旧。虽然反应的是陈旧的故事,但充分地运用了舞台艺术的各种手段使其得到崭新的呈现。可喜的是在现实主义艺术表演的基础上,运用了现代科技的手段,无论是舞美、灯光的手段,都能看出上海的团队是用了心的,把前沿的科技的手段运用到这台戏中,通过灯光、舞美、音效的默契配合,烘托出了演员的情绪,使这台戏得以完美的呈现。包括服装、道具都非常讲究,值得充分肯定。

最后,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把话剧《解放!解放!》打造成西藏自治区第一部舞台艺术的精品!

研讨会整理

9月7日于国家话剧院举行了有关西藏自治区话剧团大型民族话剧《解放,解放!》专家研讨会,与会专家有:文化部艺术司戏剧处处长王勇、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厂长郑振环、《中国戏剧》主编兼编审姜志涛、剧作家欧阳逸冰、国家话剧院院长查明哲及裴福林、王福临等人。

9月6日晚参加研讨会的专家领导观看了本剧在国家话剧院的演出,在本次研讨会上专家们充分肯定了演员们在舞台上的表现并从剧本角度分析认为本剧人物的配置很真实、设置的收容队非常巧妙,使很多人物的出现都合理化了,而最大的成功之处正是该剧写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所谓人物性格通过命运展现,几乎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命运并且很奇特,在话剧领域里出现了几个很新鲜、闪光的命运,比如:小于通过个人的向往展现年轻共和国的宏图大志、马奎的悲剧背景、王金花"左"的情绪自然不自然地流露。同时专家们对剧目本身也进行了充分的肯定,称本剧虽是再现进军西藏的历史图画,实则是青春的颂歌、爱国进行曲,通过收容队的小点展现波澜壮阔的十八军进藏的历史,无论从思想内容,到编、导、演、舞美、灯光都是一场很有震撼力的戏、多主题的戏,而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诉人们什么是信仰、什么是信念,在当今社会有非比寻常的教育意义并建议本剧在各高校巡回演出、弘扬信念感-------。

演出及获奖情况:

2011年9月作为建党9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60 周年的献礼项目在拉萨首演。 荣获自治区大庆办的优秀项目奖。同年十月份经过第二次的修改提高再次演出 ,并录像申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奖。

2012年再度修改提高并赴北京参加 迎十八大全国优秀剧目展演活动,获得优秀剧目展演奖。(央视新闻频道报道了该剧的演出盛况)年底又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年度自助剧目奖。为了更好的做好该剧的全面提升使它真正能成为并冲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强,在北京前后两次组织并邀请国内一线的专家学者召开研讨会,同时广泛争取社会各界观众、领导以及十八军老战士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我们及时组织主创人员根据来自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再次对该剧做了全面的修改提升工作。又公演数场同事录像申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剧目的评奖。2013年元月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项目奖,(十强)填不了西藏在该奖项的空白。

2013年4月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次修改调整赴山东济南参加第七届全国优秀话剧展演活动并获优秀剧目展演奖。同年10月又做了修改调整赴青岛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获得文华剧目奖。

2014年10月赴江苏张家港参加长江流域戏剧节。

获奖情况:

2011年荣获自治区大庆办的优秀项目奖。

获得迎十八大全国优秀剧目展演奖。

2012年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年度自助剧目奖                    

2013年元月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项目奖,(十强)填不了西藏在该奖项的空白。

2013年5月第七届全国优秀话剧展演获优秀剧目展演奖

2013年10月荣获得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剧目奖。

2013年11月荣获全国优秀剧目片段展演奖。

2013年获得西藏自治区第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2014年获得第九届中国话剧金狮新剧目奖。

相关领域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