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玉兰绽香"演出季 契诃夫经典话剧《万尼亚舅舅》(Uncl

2017年10月5日 至 2017年10月8日 ,2017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玉兰绽香"演出季 契诃夫经典话剧《万尼亚舅舅》(Uncle Vanya)在 天桥艺术中心 精彩上演。

基本信息

2017.10.05 - 2017.10.08

天桥艺术中心-中剧场

150分钟(中场休息15分钟)

以场馆规定为准

演出详情

舅舅

万尼亚舅舅 Uncle Vanya

上话携手俄罗斯顶尖导演阿道夫•沙皮罗再现契诃夫剧作经典魅力

故事梗概

出于对姐夫谢列布利雅可夫教授的尊敬和崇拜,万尼亚毅然放弃了自己的个人幸福,与外甥女索尼娅辛勤经营庄园,供养这个被他们全家视为天才知识分子的教授长达二十五年。后来由于姐姐去世,教授退休带着他美丽的新婚妻子叶莲娜回到庄园。然而,他古怪的生活习惯把庄园的生活搅得一团糟。与此同时,富有诱惑力的叶莲娜又引起了万尼亚和乡村医生阿斯特诺夫的关注,这也让一直深爱着阿斯特诺夫的教授女儿索尼娅黯然神伤。万尼亚最终发现他一直崇拜着的姐夫只是个极度自私且华而不实的庸才。陷入极度失望的万尼亚舅舅最终带着无比的愤怒向姐夫拔出了手枪……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创意•品质•多元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是上海唯一的国家级话剧表演艺术剧院,也是中国最优秀的话剧团体之一,不仅拥有一大批代表着中国顶级艺术水平、经验丰富的编剧、导演、演员、舞美等专业人才聚集在旗下长期从事话剧表演艺术创作,还拥有三座大小各异、功能齐全、观众席位总数1000个的专业演出剧场,每年自主创作、交流、引进及巡回的各类演出800多场次,吸引国内外观众30余万人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依据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定位,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发展宗旨是:追求行业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声誉、与上海城市地位相匹配的现代化剧院。

1995年1月23日组建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由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和上海青年话剧团合并而成立。上话成立二十二年,制作了近300台中外作品,超过700万观众走进上话剧场。安福路的话剧演出已经成为上海的一道独特风景线,看话剧去安福路、做话剧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是上海这座城市生活的一种时尚文化,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习惯。

阿道夫•沙皮罗 [俄罗斯]

人民艺术家;

国家奖金获得者;

莫斯科文学艺术奖获得者;

“波罗的海之家”国际艺术节奖获得者;

K•C•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国际奖获得者;

国际戏剧节《金面具》奖获得者。

阿道夫•沙皮罗毕业于哈尔科夫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后师从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学生和开创事业的同伴——玛莉亚•科涅别尔教授继续学习。这位教授带给沙皮罗深远的影响,其后的数十年中,沙皮罗都将她视为自己最主要的老师。

1962年—1992年,沙皮罗是里加青年剧院的院长,里加青年剧院的两幢大楼内拥有俄语和拉脱维亚语两个不同语言的剧团,这一独特的剧院结构使该剧院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众多国际戏剧节将里加青年剧院定为首选剧院,著名的剧作家为该剧院创作剧本。

在这段时期内,沙皮罗最为知名的导演作品有:《伊万诺夫》(契诃夫)、《树精》(契诃夫),《黎明中的城市》(阿尔布佐夫),《森林》(奥斯特洛夫斯基),《培尔•金特》(易卜生),《大胆的妈妈》(布莱希特),《汉堡王子》(科里亚伊斯特),《撕破的斗篷》(贝内利),《民主》(布罗茨基)等。剧作家布莱希特的作品《第三帝国的恐惧和绝望》是在柏林举办的布莱希特九十周年庆典活动中唯一被从国外请来表演的戏剧。在此之后,这出戏在慕尼黑、不莱梅以及波哥大和加拉加斯举办的戏剧节上被多次演出,并得到评论界和观众的认可而荣获第一。

意大利、芬兰、美国、加拿大、德国、克罗地亚、日本以及其他国家的观众都曾经观看过沙皮罗导演的戏剧,在罗马举办的“欧洲《银幕上的戏剧》戏剧节”上,沙皮罗根据纳博科夫的剧本导演的电影《华尔兹的发明》荣获大奖和金质奖章。

在里加担任青年剧院院长期间,沙皮罗还在莫斯科艺术剧院、瓦赫坦戈夫剧院、华沙市狩猎剧院、塔林市国家民众剧院、加拉斯加市拉哈塔波拉剧院、马那瓜市的民族喜剧剧院等指导戏剧。

除此之外,沙皮罗还在里加音乐学院执教过一个导演班和三个表演班的学习。如今他的学生大多数已成为舞台上的名伶和导演界的新星。

1990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国际代表大会上,沙皮罗被选为国际青年戏剧联盟主席。从1989年迄今,沙皮罗担任着俄罗斯青年戏剧中心主席的职务。

1992年沙皮罗迁居莫斯科,并开始以独立导演和教师的身份进行工作。他在莫斯科指导的戏剧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艺术剧院排演的契诃夫的戏剧《樱桃园》、布尔加科夫的《莫里哀》、以及冈察洛夫的《悬崖》。在塔巴科夫剧院执导过高尔基的《最后一代》和《底层》,另有布雷德伯里的《华氏451度》。在小剧院排演过高尔基的《太阳的孩子们》。

在圣彼得堡,沙皮罗再次指导了《樱桃园》、《李尔王》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森林》。

在法国,沙皮罗导演了皮兰德娄的《随便你》,在美国导演了《三姐妹》、在以色列导演了辛格的《晚恋》和布莱希特的《三分钱的歌剧》、在希腊导演了谢尔曼的《玫瑰》、在巴西导演了屠格涅夫的《父与子》以及《契诃夫的空间》等知名戏剧。

沙皮罗长期研究契诃夫和布莱希特的戏剧创作,他指导的《樱桃园》曾用俄语、西班牙语和爱沙尼亚语演出。《三姐妹》、《伊万诺夫》和《树精》用爱沙尼亚语和英语演出。沙皮罗认为契诃夫的台词有助于运用和发展揭示人的心里戏剧学派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动作中分析的方法,并和梅耶霍德、布莱希特和格罗托夫斯基的探索做比较。

沙皮罗在美国哈佛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芝加哥大学、波澜电影学院、德国巴伐利亚国立剧院、以色列、埃及、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法国国立高等艺术学校、意大利威尼斯双年艺术节、上海戏剧学院等讲课并主持大师班。

沙皮罗是俄罗斯剧协导演研究室主任,与爱沙尼亚戏剧学院长期合作,并被爱沙尼亚授予了荣誉博士学位。又由于其对国家文化的贡献被授予金质勋章。拉脱维亚也因他对文化的贡献而授予沙皮罗高级“三星”勋章。

2011年俄罗斯总统下令授予沙皮罗“各族人民的友谊”勋章。

沙皮罗在报刊和电视上发表过有关艺术问题的文章和看法,他的著作有《幕间休息》和《闭幕前后》,其后该书荣获文学奖。同时,沙皮罗也是在俄罗斯、朝鲜、德国、瑞士等国家上演的若干戏剧剧本的作者。目前正在撰写关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著作,其中关于契诃夫和高尔基的章节已经发表。

同时,沙皮罗也在音乐剧院工作。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涅米罗维奇-丹钦柯剧院排演的汤尼采蒂的歌剧《拉默摩的露西亚》作为最好的歌剧演出荣获《金面具》国家奖。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1860~1904) 。俄国小说家、戏剧家、19 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与法国莫泊桑,美国欧•亨利并列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契诃夫以语言精练、准确见长,善于透过生活的表层进行探索,将人物隐蔽的动机揭露得淋漓尽致。他的作品没有复杂的情节和清晰的解答,采用简洁的写作技巧避免炫耀文学手段,集中讲述一些貌似平凡琐碎的故事,创造出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抒情味极浓的艺术氛围。

1898 年,喜剧《海鸥》(Чайка)在莫斯科艺术剧院上演,获得空前成功。后来,高翔着的海鸥形象成了莫斯科艺术剧院的院徽1899 年,他创作发表了《宝贝儿》《新别墅》《公差》《带狗的女人》等系列小说名篇。这一年,他的《万尼亚舅舅》(ДядяВаня)在莫斯科艺术剧院上演。

契诃夫的小说和戏剧几乎全部有中译本,他的剧本《海欧》《万尼亚舅舅》《三姊妹》和《樱桃园》早在1921 年和1925 年先后由郑振铎和曹靖华等译成中文,鲁迅艺术学院曾在延安演出《蠢货》、《求婚》和《纪念日》。瞿秋白、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等多位学者对契诃夫都有过论述,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生活的荒诞、辛酸、孤独与无奈。”

——《新民晚报》

“美轮美奂的舞台加上演员精湛的演技,把契诃夫笔下每一个具有复杂人性的人物演绎地栩栩如生。让在场观众意犹未尽。”

——《天天新报》

“对于出生在不同年代的中俄两国戏剧人而言,在同一个空间共同创作互相碰撞,一起探讨‘斯坦尼’,一同走进契诃夫,是一次极为难得的体验。”

——《东方早报》

出品人:杨绍林

艺术总监:吕凉

监制:田水

制作人:吴嘉

编剧:契诃夫[俄]

剧本翻译:沙金

导演:阿道夫•沙皮罗[俄]

副导演:李梦泽

舞美设计:亚历山大•希什金[俄]

相关领域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