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经典新版《离婚》

2015年9月4日 至 2015年9月6日 ,老舍经典新版《离婚》在 ET聚场(原上海共舞台) 精彩上演。

基本信息

2015.09.04 - 2015.09.06

ET聚场(原上海共舞台)

以现场为准

以场馆规定为准

演出详情

文学大师老舍先生同名小说改编

京味儿话剧《离婚》

1933年,北京城还叫北平

1933年,婚姻也会荒唐与恍惚

自这部小说起,我建立了自己的文字风格……在写《离婚》时,我决定抛弃陈腐的文言文,而尽量用接近生活的语言来表达……我希望用一般平民百姓的语言去创造一种新的美感……我在《离婚》中所用的语言是第一个,也可能是最好的,文字简洁清新的典范。--老舍

《离婚》是方旭自己改编、导演和表演的,这证明他有很大的创作才能。他把一部小说十几个人物浓缩成舞台上的四五个角色,删繁就简,高度抽象,容纳进一部戏里,改编力度和掌控力非常大。整部戏贴近老舍的风格,幽默、诙谐、讽刺。--舒乙

媒体评论

从《猫城记》、《我这一辈子》到如今的《离婚》,明戏坊的“老舍三部曲”在文学与戏剧、剧场与表演、观众与演员关系的探索上走出了特色,也让观众看到深沉、严肃面孔之外,现实主义的另一种样态。--北京日报

虽然全剧由民国小人物的生活展开,但其对现实对当下的关照超越了舞台,这种关照不仅体现在台词元素上,更在于它间接展示了现代人于理想和现实间的内心矛盾。--北京青年报

这次改编《离婚》,最大的亮点是把所有的男性角色化繁为简,由两位演员交替出演。所有剧情都变成台词--京味儿的贫嘴,对话间既在轮替,也在传染,更像链条,把戏里所有人物像蚂蚱一样牢牢栓在一起。--南方人物周刊

角色互串的游戏感,是富有诗意又耐人寻味的一笔,这一秒悲悲切切,下一秒变装后即刻转换成轻松的调侃,悲中有喜,喜中带悲。音乐和舞台布景是诗意的,中阮和三弦真是绝妙的搭配。布景只有一根悬空的树枝,几缕琴状的“幕布”。当光把树枝打亮,演员从“幕”里穿进穿出,放佛一个“恍惚”,疏离感油然而生。--人物

话剧《离婚》不仅把握了角色“恍惚”的精神状态,更是通过舞台呈现把这种恍惚传递给了观众,看完演出,就好像刚喝了二两二锅头,令人“回味”,有后劲。这种“回甘”是很多优秀的戏剧作品共有的独特魅力。--新浪戏剧

网友评论

二位演员抖落的是一片心猿意马的日子,而琴声则颤出了人物心里的意乱情迷……导演紧紧抓住了恍惚这个关键词,用它来串联人物,用它来梳理心境,提问它并解答了它。--北小京看话剧

由明戏坊集体创作、改编自老舍同名小说的小剧场话剧《离婚》受到了格外的好评。该剧没有明星捧场和花哨概念,却在平心静气的叙述中将传统文化背景下市民阶层遭遇新式文明时进退两难的尴尬与惶恐呈现了出来。洗练的空间、纯熟的表演、隽永的蕴涵、流畅的叙事,该剧不仅让观众品味到了京味儿的市井与纯正,而且以“含泪的笑”的方式,把处世哲学中的人际、人情关系微妙地传达出来。--青年批评家徐健

《离婚》的可贵,在于它通过几个北京小人物的生活样态,抓住了北京的精神风貌:不如南方的大城市功利,却也不如巴黎、米兰,浮华到不接地气,为生计奔波还向往着唯美的远方,甘于妥协让步却也仗义,敢于为值得的事和人两肋插刀。没有特意拖长了的儿化音,却让每一个老北京,都想起四九城里的一些人,一些事。--李赞

谢幕的时候,几位主创身着长衫、抱拳拱手、打躬作揖,尽显老北京的韵味儿。舒坦!当时真想也站起来对台上的各位充满京味儿的“北京爷”拱手作揖,感谢各位这场“倍儿地道”的演出。--花落无声

谁说你我心中又都不住着一个迷茫的老李呢?一出好戏,就是看完能让你思索自己。--中华小白豚

文学顾问:舒乙、舒济

艺术顾问:斯琴高娃

原著:老舍

剧本改编:方旭、郭奕雯

导演:明戏坊 集体创作

主演:方旭、郭笑/孙一明

剧情简介

该剧改编自老舍先生的同名长篇小说《离婚》,是老舍先生自己相当偏爱的作品作之一。

《离婚》以老舍式的幽默及浓厚的京味儿语言展现了一出市井人家含泪带笑的人生悲剧。作品以当时北平财政所小职员老李等一伙人被卷入“离婚”风潮的故事为线索,正派的或不那么正派的,有文化的或没什么文化的,都在走马灯似的闹离婚,从而透视出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市民阶层面对新式文明进退两难的尴尬与可悲。那时候,离婚一套新方式刚进入我们这个东方古国不久,被它的折光照亮一角的某些旧式家庭,一时不免躁动起来。但是,在当时的畸型社会中,此类故事无论起初有多么“悲壮”,发展到后来,也都免不了要染上几分闹剧色彩,顾面子、妥协、懦弱、折中、息事宁人、自欺自足、敷衍凑合,这些市民阶层的庸常哲学阻碍了他们的理性抉择。结果大家闹了个够,谁也没有离成婚,最终草草收场。

编导的话

离婚不仅限于男女间的纷争,从宽泛的意义上讲,在于人们内心的挣扎,传统与变革、真实与虚幻、理想与现实,在各种争斗中人不断被挤压和扭曲,故此“恍惚”成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精神状态。“我恍惚了!”便成为此次改编最重要的关键词。舞美设计、音乐设计、人物设计都将以此为核心,在恍惚挣扎中把含泪的笑呈现在舞台上,最大限度的保留原著的文学特质,将老舍式幽默发挥到淋漓尽致,强调戏剧的扮演感和游戏感,演员在不同人物之间转换以及与观众之间的直接交流使该戏从整体气质上更加自由和开放。此外,京味儿是该剧另一特质,从表演上追求原汁原味的京腔京韵,希望能够挽留那即将失去的味道。

主创人员介绍

编剧、主演:方旭

方旭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优秀的中生代实力派编导、演员,他曾在多部影视剧与舞台剧中饰演性格迥异的角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0年,方旭创办“明戏坊戏剧工作室”,开始独立剧场创作,先后推出《庄谁是谁》《我这一辈子》《猫城记》等多部舞台剧作品。方旭集编剧、导演、演员于一身,尤以表演见长。他钟情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佛教、道教、中医、茶艺、书画、音乐等领域有颇多研究,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戏剧创作,使作品简约空灵,超凡脱俗。同时,方旭又植根于民间,深深浸染在北京古都文化之中,擅长塑造市井街头的小人物,表演生动,惟妙惟肖。

作为演员,方旭还主演了《自古英雄出少年》《怪医文三块》《大清药王》《曹操与蔡文姬》《大宋提刑官》《关中刀客》等多部影视剧,以及《陪我看电视》(赖声川导演)、《收信快乐》、《老舍五则》(林兆华导演)等多部话剧。

主演:郭笑

郭笑,总政话剧团演员,表演真诚自然,细腻传神,收放自如,戏路宽,变化多,曾出演多部话剧及影视剧作品。主要戏剧作品有:《海棠胡同》《我爱桃花》《背叛》《灵魂厨房》《歌代啸》《新青年》《桃花谣》等。2010年凭小品《家有毕业生》登上央视春晚舞台。曾获第七届CCTV全国小品大赛最佳男演员奖。

主演:孙一明

孙一明,优秀青年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表演风格清新自然,风趣生动,并擅长歌唱。曾在《狂飙支队》《自古英雄出少年》《茶馆》等多部影视剧中扮演重要角色。主要舞台剧作品有:《庄谁是谁》《陪我看电视》《青春禁忌游戏》等。

相关领域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