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戏说"第三届北京大学生小剧场戏剧节《失物招领》

2016年12月10日 至 2016年12月11日 ,"青春不戏说"第三届北京大学生小剧场戏剧节《失物招领》在 北京剧空间剧场 精彩上演。

基本信息

2016.12.10 - 2016.12.11

北京剧空间剧场

约100分钟

以场馆规定为准

演出详情

特惠信息:自2016年12月5日11:00起,购买同等价位门票两张8折,三张68折(学生票除外)

温馨提示:50元价位为学生票,学生票需持票和本人学生证入场。

“青春不戏说”第三届北京大学生小剧场戏剧节《失物招领》

第十五届金刺猬奖得主《失物招领》 讲给你一个关于失去与回归的故事

我们想把这个故事讲给你听,因为、每一个孤独的人,都是等待被寻回的失物。而每一个看到本文的你,又是否有一段珍贵的时光想要寻回?

我们都在失去中前行,又在前行中失去。

来看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五道口,来自金融街,来自BAT,来自创业大道,下了班,放了学,在夜晚,在周末,在排练厅,在走廊,在舞台上,在心中,念着台词,演绎着故事,欢笑,流泪,拥抱,亲吻,安慰,挣扎,失去,寻找,等待,失望,偶遇,错过。有初登舞台的高中生,也有重返大学社团生活的白领人士,他们是热爱戏剧的你,是你的过去或者将来。他们努力的在舞台上营造了一场梦,踏踏实实地讲了一个遥远而又会发生在你身上的故事。失物招领,我们在等你。

《失物招领》剧情介绍

一把钥匙,回家发现早已经探不进那把锁;一本书,回家发现书架已经没有拥挤得空隙;一只花瓶也懂,它在你那里落了多厚的灰,家里就有一只和它一样的,被主人擦拭了多久。回家变成废物,倒不如成为你那里永远的失物。

1996年末,日本神户,地震发生将近两年。地震中失去右臂的中国男人王西开了一家失物招领处。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结识了丢失钢笔的幼儿园老师栗山和美,每天来找钢笔的栗山和美,渐渐与王西熟识,向他吐露了钢笔背后的故事。这时地震中失散的昔日恋人马新芝忽然出现,是带给王西新的希望,还是绝望?王西的生活究竟会怎样发展……  

导演构思(创意、舞美、音乐)

这是一个关于失去与追回、寻找与等待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每个人都失去过,也都寻找过,遍寻不着,是继续等待,还是拥抱未来?命运之下,每个人都要经历被抛弃的考验,是回去做一个不被需要的废物,还是永久地等待,永远做一个失物?我想我们还有第三种选择,也因此,三元关系是排演本戏的出发点。

每个人都有过去与未来,加上自己,就构成了一个三角关系。失去的过往,是回不去的过往,即便寻回,也不一样了。不确定的未来,是崭新而又似曾相识的未来。三角形是稳定的,但倒三角是不稳定的,从不稳定到稳定,你倒向哪一边?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记忆,也有着不同的选择,积极的寻找,未必不是消极的逃避。一味直面未来,是否也缺少了些回顾与反思?我们都在前行中失去,又在失去中前行。过去与未来,新与旧,主动与被动,虚与实,二元对立将体现在本戏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从剧本结构到角色设计,从舞美设计到戏剧风格。

一个偶然的原因,我们把故事设计在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这是一场引发全日本震惊与反思的浩劫。我们也期待年代和地域的阻隔会让观众更容易看到故事的内核。本剧涉及大量日本元素,尤其配乐、服饰和食物,我们努力保留日本文化所特有的压抑感,因为在压抑之下的不破不立,更具打动人心的力量。

创作意图及过程

编剧吕默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文系日本语言文学专业大三在读学生。2014年进入清华大学学习,并加入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话剧队编剧组与清华大学学生戏剧创作社。

为鼓励原创戏剧,清华大学学生戏剧创作社决定于2016年春季学期进行原创剧目的排演,因此从2016年3月起,开始进行《失物招领》戏剧剧本的创作。

生活中我们弄丢东西以后,时常面临着是去寻找丢失的旧物,还是买一个新的替 代品的情况。寻找旧的,往往费力而毫无结果,有时即使失而复得,也发现旧物在丢失的那段时间中已经悄然发生改变,不再是以前的模样;寻求新的,也往往发现无论怎么努力寻找一个相似的替代品,新的事物拿在手中,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不习惯,这些不习惯让我们深深怀念失去的旧物。

而对于故人,我们或许也有同样的情感。一方面觉得往事在他们那里寄存,未来的生命有他们才可以完整;一方面久别重逢后,却发现两块破镜抹去了过去的棱角,无法重圆。

在失物招领处,总有一些人满怀期待地来寻找旧物,带回旧物,重复以前的日子。也总会有一些失物落满灰尘,无人找寻,带着和主人过去的回忆苦苦等待。而故事里这些身处日本的异乡人,也就是失物招领处等待被认领的失物,地震后的神户是一个巨大的失物招领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的失物逐渐向废物过度。失物招领处的失物,回到过去的主人身边,也许会变成废物。与其变成废物,不如成为失物招领处永远的失物。所以失物招领处是一个给怀旧的人的避难所,在那里,永久的等待推延着真相到来一刻的残酷。但或许,我们可以有一种更加积极的选择。那就是,让失物去到那些需要它们、爱惜它们的人身边,如此,它们不会成为废物,也不再消极地逃避于失物的状态,而是重新回归它们自己。

作品《失物招领》共修改九次,过程历时五个多月,已进行两轮公演。参加第十五届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荣获最高奖金刺猬奖及最佳剧本奖。

编剧:吕默

导演:金石飞

制作人:惠忻

舞台监督:李萌

前期创作

灯光设计:王七许(特邀)

舞美设计:张植程

音乐设计:陈婉晴

短片导演:张一涵

音效制作:金石飞、赵达

旁白录制:张亦男、李萌、童心竹

视频制作:胡佳雄

编  舞:徐桢

视  觉:王文致

前期筹备

导演助理:张展家、林润欣

制作助理:张迪、杜假

表演指导:Lydia

技术统筹:冯宁馨

道具制作:李萌、杜俊弘、农苗苗

定妆照:Bobby、兰竺聿、胡佳雄

服装统筹:梦菲、千卉

宣传:梦菲、崔可伊、岗尖白玛、刘宇星

演出执行

灯光:王七许(特邀)

音台:丁清扬

实时摄像:董昊

投影:赵达

化妆:梦菲、千卉、张天

后台:杜俊弘、武宗涛、梦菲、千卉

舞蹈演员:宋薇、熊章辉

演员

王西 胡佳雄

马新芝 张天

栗山和 美王琛

田中老板 严鑫

水原惠子 张晴晴

今日子 李逸婧

东野太郎 杜俊弘

渡边雄一 朱江

*具体信息以现场演出为准

鸣谢

肖薇、张丛、郎国玲、冯祖光

第十五届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颁奖词

金刺猬奖:《失物招领》

这部作品以朴素的舞台表现,别具气质的表演风格,在剧场里将人物内心的伤痛,以及剧中人物直面伤痛、化解伤痛的坚毅,像游丝一样渗透进观众的内心。

作品内敛含蓄,为当代舞台带来了一种进入人物内心的表达方式。他们呈现出年轻人对于构成社会的个体的理解,也呈现出年轻人对于在舞台上如何展现个体人物的想法。

他们的真诚与他们的认真,让我们相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在人心与社会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会将个人的绵薄之力,融入社会发展的潮流之中。

最佳剧本奖:《失物招领》

这部作品文本具备深度人文关怀,作者以其敏锐的感受力,将人生的撕裂与痛楚、困顿与挣扎、艰难与新生,通过一组人物形象的开掘和创造展现出来,并在戏剧本体上有令人惊喜的探索。全剧有对人性细致入微的体察,有对人生剖面精巧独特的展示,有基于原创稳健扎实的风格。

当远乡的温热照进心灵深处,我们感受到了来自戏剧文本的力量。

观众&嘉宾反馈

关于话剧的灵魂演员来说:主角各有特色与性格:王西的浪漫与单纯;栗山的温暖与体贴;新芝的纠结与挣扎。当然配角也很可爱:丢表先生的逗趣人格;小女孩的重复语句;日本医生的冷静与幽默。但所有角色中最吸引我的却是那个新潮的摩登女郎“惠子”,她的放荡不羁在全程令人咂舌,位列观众席也能不断听到众人对她行为的议论。但我却很欣赏她的世界观:人总是要向前的,但却永远不会失去追寻温暖的本心,就像她的新年愿望“酒杯里有酒喝,喝醉了有家回”

感觉个人理解《失物招领》的中心在于:“失物”的价值就留存在招领处,一旦离开或被找回,可能就失去了那份令人焦灼的珍惜之情。还有另一个层面就是对于时间与情感的思考。感觉本剧结论就是:时间可以战胜情感,我们应该活在当下:船总是要靠岸的。

回味悠长。对于曾经执着于过去不肯放下的人,豁然之后再看此剧有一种理解;对于沉浸于某些事物仍无法释怀的人,是一种抚慰。

相关领域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