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民族歌舞诗剧《呼伦贝尔大雪原》

2014年2月22日 ,原创民族歌舞诗剧《呼伦贝尔大雪原》在 潍坊大剧院 精彩上演。

基本信息

2014.02.22

潍坊大剧院-歌剧厅

暂无

演出详情

原创民族歌舞诗剧《呼伦贝尔大雪原》是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打造的五张文化名片之一。历时三年制作完成。它集世代生息在呼伦贝尔的蒙古、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少数民族游牧、狩猎文化之大成。是国内第一部以“风雪”为主题的舞台艺术作品。

永恒的长生天,在缔造了呼伦贝尔雄奇的同时,也缔造了它奇冷的冬天。这里的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摄氏度。从每年10月严寒袭来到来年5月冰雪融化,漫长的冬季生活达8个月以上。正是由于这奇冷的冬天这漫天的大雪,才产生了一个个不畏风雪的民族,以及由严冬和风雪孕育出来的歌和舞、传说和故事……

《呼伦贝尔大雪原》吸引人的是它的精致和大气、感动人的是它的自然与质朴。原创民族歌舞诗剧《呼伦贝尔大雪原》由《冬日的草原》、《森林的世界》、《温暖的家园》、《尾声》四个篇章组成。全篇没有用故事作为结构,却通篇贯穿着北方民族生产、生活、劳动和爱情的情节,在呼伦贝尔特有的冰雪巨大背景下,他们装扮着每个有雪的早晨、温暖着每个寒冷的日子、创造着今天幸福的家园。

舞美、灯光设计:以呼伦贝尔独有的茫茫大雪原、亚寒带原始森林、肆虐的风雪以及在风雪映衬下北方各少数民族多彩的皮毛服饰为主调,构成了国内剧场至今绝无仅有的银白色的风雪世界。本剧由于特别邀请了国内一流的灯光师并由灯光师设计出来奇异独特的灯光效果,为舞台成功创造了冰雪世界里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服饰:以挖掘现今依然生存在呼伦贝尔的巴尔虎、布里亚特蒙古族,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少民族传统服饰为基础。通过对现已掌握的北方游牧狩猎民族服饰的色彩、图纹、取材、缝制工艺、不同配饰以及皮毛文化的研究,在舞台上营造了一个绝对属于北方游牧狩猎民族特有的服装模式,宽大的皮达哈长袍、高靿的长靴,夸张并炫耀着野性光辉的皮毛,具有原始色彩的佩饰物,美妙的绣纹等等,无一不彰显着北方游牧狩猎民族文化的个性。

舞蹈:将呼伦贝尔蒙古、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少数民族独特的肢体语汇与现代舞蹈有机结合,选用了大量的民族民间舞蹈语汇,包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艺术形式,使我们有机会在舞台上看到了一种绝对奇特和全新的舞蹈样式。

音乐:采用了国际通常使用的编制技法,使管弦乐、电子乐与民间乐器相辅相成,其中大量使用了口弦琴、鹿哨、鹿铃、萨满鼓、冒顿朝尔等民间传统乐器,使整个作品的音乐、音效新奇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歌曲:主要选材于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的经典民歌, 其中舞蹈音乐的合唱则由舞蹈演员现场直接演唱,情感真挚,生活气息浓郁,使人仿佛置身其中,甚至感受到风的凛冽雪的清凉。

呼伦贝尔民族歌舞剧院简介:

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民族歌舞剧院是内蒙古自治区建立最早、规模最大、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专业艺术团体之一。呼伦贝尔民族歌舞剧院的前身——呼伦贝尔民族歌舞团建立于1950年,是以蒙古族为主体,包括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回、朝鲜、满等十几个民族演员组成的地市级民族艺术表演团体。

原创民族歌舞诗剧《呼伦贝尔大雪原》获奖情况:

民族歌舞诗剧《呼伦贝尔大雪原》于2011年7月,参加“第八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获优秀剧目奖;10月,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天堂草原——内蒙古北京文化艺术周”,大获成功;2012年6月,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荣获会演最高奖——剧目金奖及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音乐奖、最佳舞美奖等11项奖励;2013年10月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在山东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第十四届“文华奖”评选,获得第十四届“文华奖”优秀剧目奖。

相关领域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