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歌剧节 国家大剧院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 江苏省文化厅惠民补助剧目

2018年1月6日 至 2018年1月7日 ,第三届中国歌剧节 国家大剧院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 江苏省文化厅惠民补助剧目在 江苏大剧院 精彩上演。

基本信息

2018.01.06 - 2018.01.07

江苏大剧院-歌剧厅

以演出现场为准

以场馆规定为准

演出详情

       

剧目介绍

歌剧《长征》是国家大剧院为庆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所委约创作的中国原创歌剧,是国家大剧院开幕运营八年来推出的第50部歌剧,也是继在《西施》、《赵氏孤儿》、《冰山上的来客》、《方志敏》等民族经典题材之后推出的第11部中国原创歌剧。本剧根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真实历史改编,以现实主义手法忠实地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苦过程,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为信仰而奋斗牺牲的崇高理想信念,并以此缅怀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自建国以来的67年间,以长征为题材的各类文艺作品百花齐放,仅影视剧和各类舞台剧逾百部。红军长征,这个上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是改变历史的一个壮举。国家大剧院歌剧《长征》是首次以歌剧这一最丰富的舞台艺术形式表现长征这一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伟大事件。

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级表演艺术中心,肩负着通过高雅艺术向社会大众,特别是向青年一代讲述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的使命和责任。和平年代虽然没有战火硝烟、雪山草地,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需要从长征精神中汲取信心、智慧和力量。

歌剧《长征》策划于2012年,以思想上有高度、艺术上有水准、笔力上有温度、内心中有情怀为创作标准,力邀作曲家印青、剧作家邹静之、导演田沁鑫、杨笑阳等业内领军艺术家组成创作团队。四年多来,艺术家们和全体演职人员以长征精神铸《长征》,无数个日夜的砥砺研磨,攻克了一道道艺术难关。作曲印青以既有民族色彩,又符合当今观众审美的当代风格完成了全剧的音乐创作。那些高扬着理想与信念的旋律,那些富有史诗气质的合唱,令人动容,震撼人心。编剧邹静之通过一件件在长征途中闪烁着伟大人性光芒的感人事件,成功塑造了不畏艰险、奋勇牺牲、为理想而战的英雄人物群像,忠实再现了那段“苦难与辉煌”。导演田沁鑫与杨笑阳既有红色传承,又有锐意创新,力图向观众传递“行走的力量”,更唤起青年一代对理想信念的思考与追寻。国家大剧院歌剧总监、首席指挥吕嘉倾力执棒,著名军旅男高音歌唱家阎维文、王宏伟领衔担纲,男中音歌唱家王海涛,优秀青年女高音王喆等全情加盟,组成民族唱法演出阵容,唱响这部代表民族精魂的艺术作品。由王冲、王鹤翔、梁羽丰、李欣桐、关致京等实力歌唱家组成的美声唱法演出阵容,真正实现了对中国歌剧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探索。

歌剧《长征》四年精耕,作为一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艺术作品,于2016年7月1日-6日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完成首轮6场演出,2016年10月22日-31日完成第二轮10场演出,两轮演出平均销售率为100%,更是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纷纷来京观看歌剧《长征》,重温长征精神。该剧亦是201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剧情介绍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准备撤离苏维埃共和国的都城瑞金,中央红军某团曾团长和彭政委接到转移的命令时,不忍把伤病员留给敌人。而此时,来说服伤员的彭政委的爱人洪大夫说出了自己受命也将留下来照顾伤员,面临生死离别的夫妻代表着离开瑞金和留下来的同志,唱出了《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军号声中,红军战士唱着《红军终将得胜利,我们一定要回来》,怀着对梦想追求的决心离开瑞金。

湘江战役,红军长征中最残烈火的一战,血染湘江。

战争过后,彭政委看着活下来的熟睡中的战士,唱起《寒夜中》。下决心拢住队伍,为理想绝不后退。战士们思索后的重唱,合唱。

夜入遵义城的红军获得到了修整机会。部队与商户公平交易,战士们与宣传队搞起了写标语大竞赛。热闹的气氛后,深夜,遵义会议的公告传来,毛委员加入了领导中心,中国革命迎来了历史的转折点。

在敌军围追堵截中,红军在面对生死存亡时,曾团长和彭政委带领战士一天一夜奔袭两百四十里,在大合唱《奔袭之歌》后战士们一鼓作气夺下泸定桥。红军主力胜利突围。

面对雪山,草地的艰难困苦。红军战士在各民族同胞的支援下不屈不饶,为了理想勇于向前。战士平伢子为了战友们的安全,在试吃野菜时中毒,掉了队奄奄一息的平伢子不幸陷进了沼泽,以一曲《我舍不得离开你们》的咏叹调后表达自己对红军的留恋后牺牲。

历经艰难险阻,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终于在陕甘边界的会宁胜利会师。在热烈的会师大合唱后……彭政委却得知爱人洪大夫被捕后牺牲的消息。洪大夫最后的信,激历了战士们,全剧在大合唱《长征万岁》中结束。

相关领域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