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颖钢琴独奏音乐会

2018年6月22日 ,王思颖钢琴独奏音乐会在 星海音乐厅 精彩上演。

基本信息

2018.06.22

星海音乐厅

以演出现场为准

以场馆规定为准

演出详情

钢琴独奏:王思颖

出生于广州,4岁半习琴。先后师从父亲王大立教授(广东省钢琴学会副会长)、著名钢琴教育家谢耿教授(前广东省钢琴学会会长)、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黎颂文博士、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学会副会长)。

王思颖多次得到陈宏宽教授、赵晓生教授、李淇教授、唐哲教授、冼劲松副教授、黄天东副教授、李其芳教授、但昭义教授、吴迎教授、邵丹教授、杨韵琳教授、石叔诚教授、郭嘉特教授、李民教授、韦丹文教授、李名强教授、黄懿伦教授、朱雅芬教授、诸大明教授、盛原副教授、周挺副教授、Vladimir Viardo、Ratko Delorko、Inoyatova Gulchekhra、Eduardus Halim、Douglas Humpherys、Marc Silverman、Barry Snyder、Thomas J.Lymenstull、Marc Silverman、Caroline Almonte、Kathyn Brown、Antonio Pompa-Baldi、Andrzej Pikul、Piotr Paleczny、Eberhard Schmitz、Stepan Simonian等著名钢琴家、钢琴教育家的指导。

王思颖9岁时获得全国钢琴考级10级“优秀”(演奏、视奏双优);在《钢琴技巧教程》中作为全书的示范演奏者;曾获得“欧米勒”国际钢琴公开赛第一名、“言子杯”全国青少年钢琴大赛总决赛“银奖”、“KAWAI”杯钢琴比赛第一名,广州市青少年钢琴比赛第一名,“金葵花”杯全国少儿钢琴大赛(广州)第一名、“罗浮宫”杯百名琴童选拔赛总决赛第一名、广东省少年儿童艺术大赛一等奖、中国音乐“金钟奖”广东省第三名、广东省“卡丹萨”杯中国钢琴作品演奏比赛一等奖等多项奖项。通过层层选拔,代表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参加中国音乐“金钟奖”。

10岁时,在星海音乐厅举行《琴韵童梦——王思颖钢琴独奏音乐会》,全场爆满,并获得专家和听众的一致好评。其演奏录音入选《中外名曲经典》(中国唱片公司)唱片。

15岁时,王思颖在星海音乐厅交响乐厅与乐团演奏贝多芬第三协奏曲与肖邦第一协奏曲。1518座位座无虚席,获得多位专家高度评价,多家媒体做了报道。

18岁时,王思颖在星海音乐厅与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厅举行了2场独奏音乐会,演奏多部极高难度作品,获得一致好评。CCTV央视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网、凤凰新闻、今日头条、音乐中国、天天快报、CHKTV 、南方网、羊城晚报、广州日报、新快报等多家国家级媒体做了报道。

王思颖具备出色的音乐听觉和音乐理解力,其演奏理性而热情,大器而细腻,对音色的追求孜孜不倦,她弹出的每个音都发自内心,打动无数听众,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得到赵晓生教授、诸大明教授、陈宏宽教授、Vladimir Viardo教授等名家的高度评价。

今年初,思颖在全球顶尖的茱莉亚音乐学院、新英格兰音乐学院、曼哈顿音乐学院等名校的专业面试中,成绩名列前茅,将于今年秋季赴美留学深造。

曲目介绍:

1.   贝多芬:  A大调钢琴奏鸣曲第28首  Op.101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Sonata in A Major  No.28, Op.101

贝多芬奏鸣曲Op.101为其巅峰之作,可谓为全套奏鸣曲最为美妙迷人的篇章,而作品充满神秘感,有着许多不可确定性,是贝多芬钢琴作品中的未解之谜!

该作品作于1815—1816年,这一时期贝多芬个人生活十分不幸。Op.101是一首具有浓厚幻想风格的奏鸣曲,有着温柔抒情的感情。它的“抒情性”表达了贝多芬晚期创作中极为根本的倾向:抒情性风格代替了原来占统治地位的英雄性风格,他着力突出了抒情性和民歌的韵味。

该曲可分为三个乐章,亦可分为四个乐章。如分为四个乐章,三、四乐章之间依然不间断演奏。

(1)Allegretto ma non troppo

第一乐章(不过分的小快板,带有极其真挚的情感,A大调)

该乐章为奏鸣曲式,贝多芬写得异常简练。音乐经过对幸福和谐的幻想,然后是不安和激动,最后整个乐章以美妙幻想的感觉结束。

(2)Vivace alla Marcia

第二乐章(活泼的进行曲,F大调)

本乐章与第一乐章风格形成强烈的对比,音乐充满了刚毅饱满的精神。

(3) Adagio ma non troppo, Allegro

第三乐章(不过分的柔板 a小调,快板  A大调)

本乐章第一部分和作品53号奏鸣曲第二乐章相同,具有末乐章前序奏的性质。慢板弥漫着一种柔和的愁绪,对灵感的渴望、内在的激情、苦痛等情感的交织在这里得到体现。慢板已不是幻想,而是陷入现实的悲哀和不安。紧接着,回到奏鸣曲式,充满欢乐感的主要主题由高低声部之间的卡农模仿形成,仿佛是人们在嬉闹和追逐。这里的音乐很亲切又富于张力。末乐章曲式十分自由,音乐表现了人民欢乐的场景。

贝多芬降A大调钢琴奏鸣曲第31首 Op. 110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Sonata in A flat-Major No. 31 Op. 110

第三十一号钢琴奏鸣曲,降A大调,OP.110,是在《庄严大弥撒》创作中抽空而作,完成于1821年,全曲笼罩着一层深沉的悲叹色彩。

(1)Moderato cantabile molto espressivo

第一乐章,充满感情的如歌的中板,降A大调,3/4拍,奏鸣曲式。

是一篇由雅致而优美的旋律、梦幻一样的琶音所组成的抒情诗。第一主题温柔而斯文地唱出。清丽脱俗的第二主题在降E大调奏出。展开部是将第一主题开头的动机做八次的转调和反复,然后立即进入再现部。

(2)Allegro molto

第二乐章,很快的快板,f小调,2/4拍,三部曲式。

具有谐谑曲性格,拥有豪放性和自由性。主题很有律动感,用弱和强,使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中段是降D大调。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忠实在线,最后乐曲平静的结束。

(3)Adagio a non troppo——Fuga Allegro ma non troppo

第三乐章,这是有很大慢板序奏的赋格曲乐章。

其内容与结构都非常有独创性的。慢板的序奏,是以降b小调轻轻开始的喧叙调,速度不断在变化。随后,以最初的速度,12/16拍开始阴郁的和弦,以降a小调唱出了“悲叹之歌”。主部是不太快的快板,6/8拍的三声部赋格曲,在低音部出现极为优美的主题。答题在中声部,低音部则是八分音符的对题,接着主题重叠在高音部使乐曲成为三声部。以下便展开极为自由的主题发展,做很大的渐强而到达高潮,然后在g小调再出现“悲叹之歌”。这时的歌曲用上很多休止符,断断续续地唱下去。然后经过只用和弦做很大渐强的接连部分,乐曲进入G大调,6/8拍,再度进入赋格曲。最后转为小快板,离开赋格手法,将主题装饰得非常豪华,象是一扫悲叹情绪,在动人的高昂情绪中结束全曲。

拉赫玛尼诺夫

前奏曲: Op.3 No.2

Sergei Rachmaninoff

Prelude: Op. 3 No. 2

《升c小调前奏曲》:原为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幻想小品集》(Op.3)中的第二首,也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开始的主题庄重而有力,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这是拉赫玛尼诺夫得自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钟声的灵感而作的,使人联想到大大小小悠远的钟声和教堂中此起彼伏的祈祷般的颂歌声,充满了庄严肃穆的情绪。中间部分转为关系大调E大调上,呈示出抒情性的主题。这个主题采用较快的快板,洋溢着幻想般的激情。接着,用带有半音阶式的音调展开。随后用较强的力度再现第一部分主要主题。饱满而坚定的音响处理使乐曲显得更为庄重。形成高潮后乐曲进入结尾部分,最后用渐渐减弱、减慢的八度同音反复,表现钟声随风飘去,在宁静的气氛中乐曲结束。

前奏曲:Op.32 No.12

Prelude: Op. 32 No. 12

《升g小调前奏曲》,单三部曲式,这是一首内心充满激情的名曲,由高音区的分解和弦音型衬托着优美流动的音调。中部在高音区的旋律激昂且悠扬。主题的再现,令歌声显得深沉。

拉赫玛尼诺夫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二首

Op. 36(1913年第一版)

 Sergei Rachmaninoff

Piano  Sonata in B flat- Minor  No. 2  Op. 36(1stver.1913)

拉赫玛尼诺夫1913版的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是令许多钢琴家望而生畏的拉氏超技大作。1913年第一版极其精彩,非言语可以形容,其技术极度艰辛,极少有不做简化的第一版录音资料。

拉赫玛尼诺夫是浪漫主义晚期的作曲家之一,也是二十世纪初俄罗斯音乐文化中的重要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一生中共创作了两首钢琴奏鸣曲,第一首奏鸣曲(d小调作品28号)于1907年创作完成。

第二首钢琴奏鸣曲(降b小调作品36号)创作于1913年,与他的合唱交响曲《钟声》(作品35号)出自于同一时期。《第二钢琴奏鸣曲》一共三个版本,拉赫玛尼诺夫于1931年重新修订了这部作品,对其进行整理与大幅度的删减。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奏鸣曲》(OP.36)是一首结构庞大风格独立的作品。古典与浪漫的激情碰撞贯穿在曲式结构、织体、和声语言的各个方面。

曲式上而言,拉赫玛尼诺夫选择了古典时期的奏鸣曲式,以呈示、发展及再现的典型结构,以浪漫主义的大线条旋律、华丽的多声部织体为这部作品丰满躯体,在某些程度上采用了现代派音乐的和声手法修饰全曲。死亡与钟声的号召时常回荡在旋律之中,一气呵成的创作结构成为其独树一帜的标杆。

(1)Allegro agitato

第一乐章

该乐章为奏鸣曲式,以降b小调的和声色彩为中心,表现了钟声的特点,主题表现了人类惨淡的命运。而第一乐章如同钟声一般灰暗而沉重的和弦,正是拉式创作第一乐章时,对于第三乐章狂风骤雨的回应。

(2)Non allegro

第二乐章

该乐章为带引子与尾奏的三部并列曲式。第二乐章跟第一乐章的开始截然不同,在凄凉的引子过后,出现第一部分旋律段落,典型的拉式抒情长线条,悲凉动人。该乐章可以说是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段落,从宁静的沉思一直发展到狂热的激情,然后消失在E大调无与伦比的美丽结束。

(3)L’istesso tempo

第三乐章

该乐章为无展开部的奏鸣曲式。与第二乐章相同材料的开始,给人一种仿佛第二乐章未结束一般。副部主题旋律悠长且富有俄罗斯特有的曲调,和第二乐章第一部分的旋律有着微妙的相似之处。此乐章与第一乐章形式上相似,但它没有展开部,更显得紧凑而精简。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除了着重体现悲剧的因素以外,有时也以磅礴的力量赞颂祖国大自然风貌,精心刻画出一些令人心旷神怡的宁静的形象。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充满了美妙的旋律,在当时,他是一位天才的旋律作家,他的旋律写作同俄罗斯民歌中的悠扬歌曲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作品还以和声语言和复调手法之丰富见长。所有这些,都是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具有如此感人的力量所在。

节目单

1.贝多芬:A大调钢琴奏鸣曲 第28首  Op.101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Sonata in A Major  No.28, Op.101

(1) Allegretto ma non troppo

(2) Vivace alla Marcia

(3) Adagio ma non troppo, Allegro

2. 贝多芬:  降A大调钢琴奏鸣曲 第31首 Op.110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Sonata in A Flat Major No.31,  Op.110

(1) Moderato cantabile molto espressivo

(2)Allegro molto

(3) Adagio a non troppo——Fuga Allegro ma non troppo

3.拉赫玛尼诺夫:

前奏曲2首  

Op.3 No.2 , Op.32 No.12

Sergei Rachmaninoff :    

Preludes  Op.3 No.2 , Op.32 No.12

4.拉赫玛尼诺夫:

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第2首

Op.36(1913年第一版)

Sergei Rachmaninoff:  

Piano  Sonata No.2 in B flat- Minor Op.36(1stver.1913)

(1) Allegro agitato

(2) Non allegro

(3) L'istesso tempo

(以实际演出为准)

相关领域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