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风琴与小提琴大提琴对话音乐会

2012年8月21日 ,管风琴与小提琴大提琴对话音乐会在 合肥大剧院 精彩上演。

基本信息

2012.08.21

合肥大剧院

暂无

演出详情

管风琴与小提琴大提琴对话音乐会

演出简介

沈凡秀

管风琴家、羽管键琴家,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硕士,管风琴师从鲁道夫·舒尔茨博士,羽管键琴师从高顿·莫瑞教授。中国首位从事巴洛克音乐与西方早期键盘乐器演奏的艺术家和教育家。在2000年举行的第三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担任羽管键琴独奏。作为中央音乐学院巴洛克乐团的艺术总监,在北京音乐厅、杭州大剧院、西安音乐厅举行管风琴、羽管键琴独奏室内乐音乐会。2007年国家大剧院开幕音乐会管风琴的首演者,第一届管风琴音乐周中担任独奏,第一届交响乐之春活动中举办四十多场管风琴普及音乐会。参加2011年俄罗斯圣彼得堡白昼音乐节,在堪培拉剧院举行管风琴独奏音乐会。在日本长崎活水大学、深圳音乐厅和青岛天主教堂举行管风琴个人音乐会。2011年7月与柏林爱乐乐团双簧管首席梅耶合作演出巴洛克作品。与俄罗斯马林斯基交响乐团、芬兰赫尔辛基爱乐乐团、欧盟青年交响乐团,以及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等合作,在捷杰耶夫、小泽征尔、阿什肯纳齐、普拉松等大师指挥下演奏管风琴交响乐作品。策划举办2011年北京国际巴洛克音乐节,出版《德理格献给康熙的十二首奏鸣曲》CD。

部分曲目介绍

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BWV565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德国伟大的作曲家,西方音乐之父。在巴赫年青时代,巴洛克北德乐派的领军人物布克斯特胡德(Dietrich Buxtehude, 1637-1707)在吕贝克玛丽亚教堂创办“黄昏音乐节”,举行一系列规模盛大的音乐会,吕贝克从此成了欧洲各地音乐家心目中向往的“圣地”。巴赫曾步行200英里前去聆听他布克斯特胡德演奏,其管风琴作品对巴赫产生很大影响。巴赫十分崇拜布克斯特胡德那种刚强深沉的演奏风格,从中学会了凭即兴演奏来创造丰富的诗趣和辉煌的炫技效果。两人会面不到两年,布克斯特胡德去世,惊悉老师去世消息的巴赫在第二年即1708年,写下了《d-小调托卡塔和赋格曲》BWV565,就是为了悼念这位无与伦比的演奏大师而作。

维多尔《第五交响曲》

维多尔(Charles-Marie Widor,1844-1937),法国管风琴家、作曲家。1870-1933年在巴黎圣絮尔皮斯教堂任管风琴师。1890年接任弗朗克在巴黎音乐院的 管风琴 教授职位,自1896年起 任作曲 教授。曾任《信使》(L’Estafette)杂志音乐评论员多年。著名的即兴演奏家。编有巴赫管风琴作品全集(与史怀哲(Schweitzer)合编)。1904年著有现代管乐法的论文。作有5部歌剧、芭蕾、2部用管风琴的交响曲、几首交响诗、2部钢琴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10部管风琴交响曲、较短的管风琴乐曲、合唱作品与室内乐。

彼尔曼《哥特组曲》

彼尔曼(Léon Boëllmann,1862-1897)是一位来自阿尔萨斯的法国作曲家,代表作为1895年创作的《哥特组曲》(Suite Gothique ),这是一部管风琴独奏作品,因其沉稳的节奏,丰富的变换,辉煌的效果成为管风琴法国交响乐派的重要作品,升华至永恒。据说彼尔曼由于感冒引起肺炎突然去世,所以他并没有完成这部作品创作。这样对于演奏者来讲,难度很大,确实是一种挑战,但听众欣赏起来可以得到心灵的启迪。《哥特组曲》由《引子与唱诗》、《小步舞曲》、《祈祷》和《托卡塔》。

 

亨利·伊科斯(Henry Eccles),1670年生于英国伦敦,1742年卒于法国巴黎。英国作曲家。

古诺《圣母颂》

古诺(Charles  Gounod, 1818-1893),法国作曲家,他在巴赫十二平均律的基础上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圣母颂》

圣·桑《天鹅》

圣·桑(Charles Camille Saint-Sa ns,1835-1921),法国作曲家,管风琴和钢琴演奏家、指挥家。《天鹅》选自他的《动物狂欢节》。

节目单

1、管风琴独奏 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BWV565

2、管风琴与大提琴 伊科斯 《奏鸣曲》

3、管风琴与小提琴 巴赫/古诺 《圣母颂》

4、管风琴与小提琴 海飞丝改编《精灵之舞》选自《奥菲欧与尤利迪茜》

5、管风琴独奏 彼尔曼 《哥特组曲》

中场休息

6、管风琴与小提琴 巴赫 《第四奏鸣曲》

7、管风琴与大提琴 圣-桑 《天鹅》

8、管风琴独奏 维多尔 《第五交响曲》

9、管风琴与小提琴和大提琴 久石让 《天空之城》

以上曲目以当天演出为准

管风琴与小提琴大提琴对话音乐会敬请期待!

注: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儿童项目除外),1.2米以上儿童需持票入场。

相关领域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