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影视常斌:中国电影健康发展的三大关键点

2017年1月8日,峰火文创论坛年会(2017)暨第八届中国文化产业前沿论坛在北京首都大酒店隆重开幕。

年会上,企鹅影视电影投资业务部总经理常斌发表了以“为虎添翼,互联网+电影演”为主题的演讲,他认为2016年中国影视产业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中场休息的状态,同时他提到互联网对于影视行业在各个阶段都有着深刻改变,可以说是一种是颠覆性影响。他期望2017年大家能够冷静下来,未来冲击更高质量和数量的天花板。

影视,影视,,企鹅影视,IP,网络电影,营销

【常斌现场演讲实录】

我讲的题目是《为虎添翼,互联网+电影》。这个名字是什么概念呢?当时我们企鹅影视刚刚宣布搞了一个电影业务,后来老板就讲,其实我们就叫为虎添翼,我们制作方是老虎,换句话说真正做艺术产品的艺术家是老虎,我们就是翅膀,我们为真正做精品、做艺术的人提供一种新的可能,这就是互联网+电影的一个概念,希望能够跑得更快一点。

整体来讲,中国电影经历了2015年的狂飙突进之后,2016年进入了一个平滑的发展期,或者说是一个中场休息的状态。比如说,2016年整体票房是457亿,银幕数比2015年增加了30%,票房增长率仅仅是3.7%,其实这是一个很尴尬的数字。

这个数字是去年的,但是今年会不会好呢?其实也不太敢讲。今天是2017年1月8日,刚刚过去的7天,中国电影整体的票房是7个亿,但是去年的头7天是12个亿,这是今年跟去年同比的一个情况。再看看去年A股的市场,去年A股市场,影视股是2016年重灾区的状态,56个行业,影视行业整体下跌30%,这是宏观上电影整体的一个数字。

影视行业主要问题出在哪里?

院线电影

第一,我认为是行业的一个急功近利,这是一个很可怕的因素。例如2016年6月份,上海电影节的时候,那时候我每天大概能收到十几个、二十几个邀请,如果我从早晨9点去的话,到夜里我基本上都是忙不过来的,就是在每个发布会上都会发布项目。在上海电影节时,基本上中国电影未来几年所有的项目都发布出去了,但是究竟能不能做出来,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这个行业是一个过热的行业。

第二,整体工业化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前不久电影局开了个座谈会,当时徐峥导演、陆川导演都有一个感觉,就是当时他们拍《泰囧》、《王的盛宴》等一些合作的伙伴都自己开始成立公司。其实中国的影视人才本来就稀缺,真正能会拍戏的导演大概也就是100个之内,而且光有这100个导演还不够,后面还要有专业的服装、美术等等,这些专业的人士更缺。如果你的项目特别多的话,这些项目是分散的,但是每个项目都拿不到最好的资源,这就是整体质量下降的一个原因。

另外,我也跟大家分享一个数字,截止到去年11月30日,中国电影大概上映了400多部,其中70%的电影票房不到1千万,其中还有40部不到1万的票房。一个电影的成本起码最低也要500万左右,换句话说,这70%的电影几乎就没有回本的机会了,所以说这个生意不是谁都能做的。有一句话叫“当所有的人都觉得这个行业好的时候就是你该出来的时候了”,就是去年整体的状态,2015年到2016年的上半年,很多原来不是这个行业的人都进来,都要投电影。

网络电影

2016年一共有2004家公司生产了网络电影。但是,有1600多家一年只生产了一部网络电影。一部网络电影的生产周期最短的可以3天,最长的一般15天,大量的是5到10天这么一个数字。所以说,大量的影视公司既没有能力生产,也没有相应的人才来生产,但是这个行业就摆在这里,就是这么过热。所以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过热带来最大的问题就是把资源稀释了。

一个电影要集中相对比较好的资源,比如说有最好的编剧,有相对好的调研,有相对好的执行制片人,有服装、化妆、美术、音乐,比较到位的营销和发行,这个电影才有可能成功。

IP

2015年,有29部根据各种IP改编的电影,整体的票房是97亿,单片票房贡献率是3亿多。到2016年,一共有96部的IP电影,总体票房是80亿。IP从营销的角度上来说,拍一个IP电影会解决很多问题。但实操过程中,却有很大的问题,因为IP并不便宜。前几年可能有100万拿的,现在好的IP上千万的都有,而且有改编权的时间限制。一个剧本要磨很长的时间,一个文字变成影像,还要拍出来,正常从拍摄到后期,到宣发,恐怕也要两年的时间,所以时间很紧张。我们把一个网络剧改编成电视剧作用比较大,对于电影来讲,我觉得贡献度没有业界说的那么大,这是我自己做真正工作的一个体会。

互联网对电影的贡献在哪?

第一,筹拍阶段。我们拿到一个IP,第一件事就是要查百度指数,包括用演员的热度。在这一方面,互联网是有大数据优势的。比如说你要用某一个演员,我立刻就可以调出来他在我们这个平台的流量是多少,他的热度有多高。所以这个可能是比传统的公司要优越一点,这就是我们在筹拍方面的一些优势。

第二,制作阶段。一些剧本的东西,其实互联网是有它的话语权的。这一点在电影里会比在网剧里面体现得更明显,包括用户对于网剧的喜好,包括他的一些观赏的习惯。我们现在技术上已经基本上能够达到,当用户在点击当中,多少秒到多少秒他观看的行为已经捕捉到了。

剧本里的特点是什么,哪些是所谓的尿点,哪些用户不感兴趣,哪些是观众的High点都可以拿到,是有相应的作用的。互联网应该充分的尊重影视行业的特点,就是你要踏踏实实给人家充分的时间去做,你要给艺术家充分的想象空间,这一点我们应该更多的尊重他们的建议。

第三,营销阶段。互联网公司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电影上映都会投一些预告片和花絮。互联网公司可以投石问路,你拿到了预告片放出去了,有多少男性用户在看?有多少女性用户在看?有地域分布,是哪个地区更多一点,网友的评论是什么都可以拿到。从我们自己的分析来看,预告片的播放量和票房是呈正相关的关系,就是你的预告片播放率越高,往往票房越高,预告片播放量越低,往往票房也就低。

第四,发行环节76%的观影人已经实现了网络购票,基本上通过几大票务平台实现微信、支付宝的购票,已经能够满足这个需求了,而且能够选座,这个功能已经成为了一个趋势了,而且未来这个数字只会越来越大。比如过去传统的胶片拷贝的时代还要人拉车运,基本上现在就是数字传输过去了,这一块都是带给我们便捷的因素。所以互联网对于影视其实是颠覆性的影响。

中国电影健康发展关键

第一,一定要慢下来,整体要慢下来,需要真正地花时间去打磨一点好的剧本,真正地花时间去做故事。

行业的心态要慢下来,还是要做精品的状态,就是拿出当时做《捉妖记》,做《夏洛特烦恼》的那种精神,《夏洛特烦恼》从筹备到最后改了多少版出来那个状态,整体是大家磨出来的一个好戏。但是现在来讲,磨的心态没有了,赶紧抢档期,觉得这个档期好,赶紧要抢出来。

我们刚刚发布了一个腾讯娱乐的白皮书,为什么不去电影院了?50%以上的人觉得电影质量不好,出问题了,这是一个很可怕的原因。所以这一点,从从业者、投资方,包括行业人的心态要慢下来,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整体的行业环境需要再优化。其实我认为这真是一个从业者,包括环境需要优化的问题。

第二,解决盗版问题。

盗版对于中国电影的伤害非常大,一个电影基本上公映了一天以后,盗版一定会有,而且还是高清。去年当时搞了一个全国的点映,枪版已经出现在网络上了,大概损失了有一个亿的票房。所以盗版的风险很大,在冬天有些人戴着帽子,上面有一个非常微小的高清摄影,基本上这个电影跑不了了。盗版对于这个行业损失影响很大,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其实也很难,这么多年一直在讲这个问题。

第三,制作成本尽可能降下来。

刚才我讲票房空间就这么大,还有很多是70%多是1000万以下的,基本上赔死了,现在成本真的是在涨,不光是演员的片酬在涨,现在人工成本,特效成本,服装、化妆、道具、场地的成本全部在上涨,但是票房空间在下降。所以这不是一个那么乐观的生意。

你把你的剧本,你整体的团队打磨好的时候,其实你是有跟艺人,包括一些优质的制作团队有溢价空间的,不会那么高的价格。但是前提是,你一定要拿出好的项目来。当你拿不到好的项目的时候,他不想接,或者觉得这些钱不够,直接给你报两三千万都有可能。所以我认为这一定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

2017年整体电影的产量,包括上映片的数量,包括从业的规模,其实我希望能够下降一点。为什么?其实可以让出一部分资源给更优质的项目。你说很多的烂片,或者说不好的片子,或者一日游的片子,很多说是70%,他每天的排片至少5%,甚至能到10%。但是如果这些片子消失的话,这个5%或者是10%让渡给更优质的项目,这些更优质的项目可能产量没有那么高,但是能够拿到的利润更大,拿到的票房更多,我认为这是一个我期待出现的情况。

当然很多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确实还有很多的公司,包括朋友要介入这个行业,我真是要劝一下他们,这个行业不是那么好进的,而且去年2016年有很多公司都赔死了,真的是赔得底儿掉了。今年大家都希望能够冷静下来,把2017年当成一次中场休息,未来我们冲击更高的质量和数量的天花板,谢谢大家!

相关领域
商业